小米SU7大规模召回,中国品质报告揭示“安全风险”

一纸“主动升级”公告,11.7万辆小米SU7被召回,看似波澜不惊。 但那串神秘的召回编号“S2025M0149I”,却像一颗深水炸弹,瞬间引爆了汽车圈。

结尾的那个字母“I”,明晃晃地宣告着:这并非一次简单的“升级”,而是一场被监管部门“盯梢”后的被动召回! 今年夏天,关于小米SU7智能驾驶“犯迷糊”的投诉,如同潮水般涌向监管部门。

小米SU7大规模召回,中国品质报告揭示“安全风险”-有驾

据说,工程师们在测试场地上画满了各种标线,SU7的传感器一会儿灵敏,一会儿迟钝,表现得像个“马路新手”。这番“体检”结果,最终让小米汽车的高层们坐不住了。 尽管小米汽车在声明中极力淡化,强调通过OTA就能搞定,无需更换零件,试图给用户营造一种“小问题,不影响使用”的印象。

但“I”这个字母,就像一面照妖镜,让其“主动负责”的人设瞬间崩塌。 OTA,这个在智能手机界玩得飞起的“空中升级”,到了汽车行业,却变得暧昧不清。

到底是“功能优化”,还是“亡羊补牢”?新规早已明确:OTA若用于消除产品缺陷,必须走召回程序。 这无疑给那些想玩文字游戏的车企,戴上了一道“紧箍咒”。 看看其他车企的召回编号,小鹏汽车的“V”,代表主动认错;东风商用车的“I”,则是不情不愿。

小米SU7大规模召回,中国品质报告揭示“安全风险”-有驾

这一个个字母,简直就是车企的诚信“身份证”。 一位圈内老炮私下吐槽:“现在车企都怕‘召回’俩字,恨不得改成‘体检’、‘美容’。毕竟,谁也不想自己的品牌形象受损。”但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真的能让消费者安心吗?说到底,消费者最关心的,还是安全隐患能不能彻底根除。 选择权,必须牢牢掌握在消费者手中!

别跟我玩文字游戏,直接告诉我,这车到底有没有问题?问题有多严重?打算怎么解决? 有人说,汽车行业的水很深。 但再深的水,也经不起阳光的暴晒。

小米SU7大规模召回,中国品质报告揭示“安全风险”-有驾

在信息高度透明的今天,车企的任何小动作,都逃不过消费者的眼睛。 所以,别再试图用花言巧语来掩盖真相,拿出解决问题的诚意,才是王道。

话说回来,消费者又该如何保护自己呢?记住这个小技巧:查召回编号,认准最后一个字母。 “V”是主动,“I”是被动,“O”是被命令。

这比任何宣传语都管用! 就像一位老司机说的:“汽车这玩意儿,安全才是硬道理。别跟我整虚的,保命最重要!” 所以,问题来了:面对车企的各种“花式”声明,你觉得消费者应该如何擦亮眼睛,保护自己的权益?你认为车企应该如何做,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