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23万买一台白色的奔驰GLC,这事儿本身就充满了魔幻现实主义。
开局就是一个暴论:现在这个时间点,还在看二手BBA的人,本质上都是在进行一场行为艺术。一场关于“我虽然过得不咋地,但你看我还能开大奔”的行为艺术。这和车本身好不好,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你看这台GLC,2020年的车,跑了1.2万公里,新车指导价快40万,现在直接给你干到22.98万。这叫什么?这不叫性价比,这叫奔驰不装了,摊牌了。曾经那个高高在上,你爱买不买的奔驰,现在被新势力们按在地上摩擦,摩擦完了还得问一句:哥,你看我这个价格,还有没有得聊?三体人看了都得从脱水状态气活过来,直呼内卷改变宇宙。
这台车的“病历本”也很有意思。前杠拆卸,后杠喷漆,右前门喷漆,右后门直接换了。这说明什么?说明前车主大概率是个修仙者,修炼的是“金钟罩铁布衫”,可惜学艺不精,经常需要找个马路牙子或者别人的保险杠来检验一下自己的修为。电脑还读出故障码,这太正常了,这不叫故障码,这叫德系老炮儿的赛博牢骚,它在用一种你能看懂但又不是很懂的方式告诉你:我,有故事。
诶,但是你发现没有,最关键的地方,它屁事没有。重大事故、火烧、水泡,通通没有。这就是奔驰的玄学。它就像一个虽然在外面跟人打架打得鼻青脸肿,但回到家西装一穿,领带一打,照样人五人六的体面人。那些小伤,都是勋章。只要那个三叉星辉的车标没掉,它就永远是那个能让你在停车场里多停留五分钟的奔驰。这是一种信仰,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特别能理解这种心态。你开个20多万的新势力,什么大彩电、大沙发、自动驾驶,配置给你拉满。但你在老丈人眼里,可能就是个“搞互联网的”。但你开个20多万的二手奔驰回去,哪怕车门都是后换的,你在他眼里就是“事业有成,光宗耀祖”。就问你怕不怕?这个逻辑虽然很操蛋,但它就是现实。现实就是这么不讲道理。
奔驰最值钱的是什么?是它的2.0T发动机?是它的9AT变速箱?是它那个所谓的全时四驱?狗屁。都不是。奔驰最值钱的就是“奔驰”这两个字。它是一个社交领域的压缩毛巾,看着不大,泡水就大。你把它开到任何一个需要验明身份的场合,它就能瞬间膨胀,给你撑起一个巨大的面子结界。在这个结界里,你是安全的,体面的,被社会承认的。
写到这里,我感觉我快把这台GLC说成一个渡劫失败的修仙者了,是不是有点离谱?但你仔细想想,还真就是这么回事。它的价值巅峰期已过,灵气(保值率)正在消散,身上还带着上次渡劫(事故)留下的伤痕,但它的道骨(品牌力)还在。对于想花小钱办大事,体验一把“仙人”感觉的凡人来说,这就是最好的入门功法。
当然,这个市场早就不是存量竞争了,这是黑暗森林。现在的新能源车企,那都是一群掀桌子的主。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现在的乐道、深蓝,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他们不跟你讲武德,不跟你讲历史,不跟你讲品牌沉淀。他们的逻辑很简单粗暴: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直接用价格和配置把餐厅爆了,大家一起在废墟里捡面包渣吃。在这种背景下,奔驰的这种价格下探,与其说是给消费者让利,不如说是一种姿态,一种“你们这帮颠佬,我打不过还躲不起吗”的无奈。它心态爆了。
讲真,我那个开A6的朋友,最近天天跟我聊怎么省油,感觉天都塌下来了。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这台23万的二手GLC到底值不值?
这玩意儿就是个面子!纯粹的面子!懂吗?!
如果你需要一个社交工具,一个能快速让你融入某个圈层的“任意门”,那它就值。那些喷漆、换门、故障码,在你获得的社会认同感面前,不值一提。但如果你追求的是纯粹的驾驶乐趣、科技体验、用车成本,那你买它,就是纯纯的大冤种。隔壁比亚迪、理想、蔚来能把你看得底裤都不剩,然后告诉你什么叫21世纪的汽车。
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会买二手奔驰的人,也是一样。他们的决策逻辑,早就超越了产品本身。这是一种近乎宗教的执念。所以最后的结论是什么?结论就是,对于信徒来说,这台车不是车,是圣物,是通往内心宁静的法器,别说23万,32万都得拿下。而对于不信的人来说,这就是一堆有着辉煌过去但麻烦不断的钢铁垃圾。
能过,就是能过。你信,它就值。不信,它就是个屁。就是这么简单。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