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昆仑揉碎“豪华SUV”规则:大空间、低价格,还能翻山越岭?

这几天小米汽车的第三拳正式挥出:代号“昆仑”的新车——YU9。这会儿可是吸引了不少眼球,不光是行业内在讨论,就连我们这些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外行也有点坐不住了。其实吧,大伙现在说的这些样儿,几乎成了小米造车的标志性步骤:推SUV、敢打智能牌、高管亲自下场,现在还整到增程式混动车型。乍一听,这车还有点东西,但到底算不算诚意满满?咱试着扒一扒。

小米昆仑揉碎“豪华SUV”规则:大空间、低价格,还能翻山越岭?-有驾

就冲这款还在测试阶段的新车,高管们折腾的那个架势,你看着不得不多琢磨点。一群人跑新疆实验动力性能,地点可不是随便挑的,直接定在昆仑山脚下,海拔整整4000米。想象一下一辆迷彩涂装的测试车顶着寒风开上去,停车之后还有人掀起引擎盖,就在那儿对着数据测来测去。这种场景一出来,感觉不属实都难啊。小米也确实用心了,为了改一款车,直接先让车爬雪山,是个懂车的都知道,这事不简单。

动力系统可绕不开。增程式混动,听着名词挺拗口不是?其实简单说就是它既能用电池也能加油。电池组有80度,纯电跑个400公里轻轻松松,油电一起的话,随便估摸也得1000公里。再说得劲点,能不能打动人心关键看细节。小米说了汽车的体型很夸张,车长超过5.2米,轴距3.1米,六七个人一趟自驾不挤——这个空间说实话,是有点豪华的意思了,更别提三排座椅一放倒,直接就是一张2.2米的平躺床,这对现在那些露营上瘾的人来说,甭提多香了。如果你对实际感不太明确,那就不妨想象点场景——翻山越岭之后,也不管荒郊野外,稍一拉座椅靠背,平躺下来就仰望星空了,野外的昆仑山影动人,身下也舒坦,这体验可不是随便哪个车能给的。

小米昆仑揉碎“豪华SUV”规则:大空间、低价格,还能翻山越岭?-有驾

要是你觉得仅仅靠大空间和好动力还吸引不了眼光,梅花点阵雷达这种配置亮不亮闪?据说量产版会标配激光雷达,这对小米过去的智能生态体系算是个升级。而且吧,同样是小米汽车系列,之前那些“天际屏” 、“全景联动”的玩法,稍稍进化一下,可能也会整到这款车上。智能门锁、车上空调、车载语音助手能和小米手机、家居产品打个通,合着出门就是一套完整的智能生活链。就问一句,这日子得有多得劲?

不过说回来,小米YU9还真不止是好看、好玩。它瞅准的市场才是真的猛。德意志银行有报告,估摸着这车价格可能会锁在30-35万区间。你心里想看看现在新能源高端SUV市场,像理想L9,直接干到了45万,这价差可就有说头了。尤其是小米从之前的SU7和NU7系列积累了口碑,单看去年9月,SU7都交付了4万辆呢,这回全链条拉齐,搞出混动车,怎么着也能抢一波流量。

小米昆仑揉碎“豪华SUV”规则:大空间、低价格,还能翻山越岭?-有驾

理性分析下,这一招可能真能改写高端市场的游戏规则。过去大家打价格战、拼参数,尤其是混动和纯电的家登替换,一门心思去比续航和智能,但小米这次直接搞起体验为王、科技加大空间的策略,反正又是独特又拉风。要赶上2026年北京车展后开始批量生产,价格摸到30-35万,那其他车厂可就压力山大了。咱们用脚想想都知道,随便都能抢不少市场份额,要真够性价比的话,估计连传统燃油车都能掰掰手腕。

说两个我觉得独特的小细节。一个是这车D柱上刻了“昆仑山脉”的浮雕,这玩意儿先不管你觉得美不美,它确实和测试现场的雪山环境对上了。看着就让人想起那种氛围:一辆在寒风中超级稳的SUV、工艺刻到车身设计里边儿,硬是用细节去表达形式感。另一个细节就是它的第三排座椅,长度往后加了5厘米,堪称良心之举。懂这个的都明白,五厘米可能就差了你“窝腿”到“蜷腿”的人生体验,能改善舒适性的不只是空间那张大床。

小米昆仑揉碎“豪华SUV”规则:大空间、低价格,还能翻山越岭?-有驾

现在太早了,毕竟这车还没正式亮相。不过有一说一,比起那些咱一年到头都听得腻的车企套路,起码小米确实在做新的尝试,打算凭一个国产品牌在新能源高端市场搅出不一样的水花儿。最后啥样,不仅要看它自己做得怎么样,还要看市场能不能接受这种玩法。权当便宜的时候,可能每个工资水平都能给点惊喜;做贵了,想冲量估计得费劲。

总之吧,YU9不像是小米的终点,更像是他们冲向高端市场的踏板。至于他们写的大剧本我们看不看得懂,还得再多瞧瞧,谁知道呢?

小米昆仑揉碎“豪华SUV”规则:大空间、低价格,还能翻山越岭?-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