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万辆,保值率连续30个月第一——这是广汽传祺2025年上半年交出的成绩单。乍看不算炸裂,但细品却让人心头一震:在价格战打得车企“骨折”的当下,传祺不仅没降价求生,反而靠高价值车型和用户信任稳住了阵脚。我开着刚OTA升级完的传祺向往S7跑了一周,风噪比某些30万级新势力还小,底盘滤震像踩在棉花上,但方向盘一沉,又立刻找回路感。这车,不是靠堆配置搏出位,而是把“可靠”两个字刻进了骨子里。
高价值,不是喊出来的,是开出来的
什么叫“高价值”?很多人第一反应是“降价狠”“配置高”。但我在4S店跟几位老车主聊下来,发现他们口中的“值”,其实是开三年不后悔、卖车不吃亏。今年上半年,广汽传祺以57.29%的三年保值率拿下自主品牌第一,GS8、M8、M6、E8等车型在各自细分市场全面登顶。这背后,不是营销话术,而是400万辆的制造积累和近80万MPV用户的口碑托底。
我试驾的这辆向往S7,外观乍看平平无奇,但细看处处有讲究。前脸的“龙鳞”格栅不是为了炫技,而是优化了气流走向,风阻系数做到0.258,比很多轿车还低。车门闭合时“砰”的一声闷响,不是用力砸,而是密封条和铰链配合到位的结果。我特意问了售后师傅,他说传祺的焊装车间有2000多个监测点,每辆车都要过“三坐标检测仪”,误差控制在0.1毫米内——这哪是造车,简直是做精密仪器。
坐进车内,最打动我的不是那块大屏,而是座椅的填充物。很多新势力为了追求“科技感”,座椅做得又薄又硬,开半小时腰就酸。而传祺的座椅用的是高密度慢回弹海绵,坐上去像被轻轻托住,长途驾驶不累。中控台的皮质缝线工整,没有异味,空调出风口的阻尼感恰到好处——这些细节,你在参数表上根本看不到,但每天用车都能感受到。
智能不是越新越好,而是越稳越香
说到智能,大家总盯着“端到端”“大模型”这些词。传祺向往系列确实上了华为乾崑智驾,城区NDA全系标配,生成式AI辅助驾驶也已量产。但我开了一周,最让我安心的,反而是那些“不炫技”的功能。
比如它的智能底盘控制系统,过减速带时,悬架会提前预判并调整阻尼,不是简单地“变软”或“变硬”,而是像有双无形的手在调节。我试过在雨天过一个积水弯道,车身几乎没有侧倾,动态稳定系统介入得悄无声息,没有那种“被电脑接管”的突兀感。这背后是传祺多年积累的底盘调校数据库,不是靠算法堆出来的。
还有它的鸿蒙座舱,很多人说“套壳”,但我发现它的语音唤醒响应速度和连续对话能力确实强。我一边开车一边让系统调空调、导航、放音乐,它几乎没卡顿。更贴心的是,它能记住我的习惯,比如我常去的加油站、常听的电台,下次一上车就自动推送。这不是“智能”,这是“懂你”。
OTA升级也让我印象深刻。向往S7刚推送了OTA 2.0,新增了哨兵模式、自动泊车优化等16项功能。升级过程20分钟搞定,车机没死机、没变卡。我问工程师,他说传祺的OTA是分模块更新,不影响行车安全,这比某些“升级一次瘫痪三天”的品牌靠谱多了。
安全,是传祺的“初心”,不是卖点
在传祺的发布会上,高管说“初心不改,路径要变”,我琢磨半天,终于明白:初心,就是安全。
我特意查了传祺M8的碰撞测试报告,乘员舱侵入量小于10厘米,远超国标。它的车身用了超高强钢+热成型钢,比例超过60%。我在试驾时故意压了几个井盖,车身没有异响,门板也没松动。这种“扎实感”,是长期主义的产物。
电池安全更是重中之重。向往系列用的是宁德时代电池,传祺自己做了千次循环测试和针刺实验,确保不起火、不爆炸。我看过他们的电池包结构,有双层防护+液冷系统,即使碰撞也不会短路。这年头,电动车拼到最后,拼的就是谁更“耐造”。
理性消费:你真的需要“最先进”吗?
说到这里,我得泼点冷水。传祺向往S7的起售价22.98万,S9要28万以上。这个价位,你也能买到配置更高的新势力车型。那传祺凭啥卖这么贵?
我的答案是:它卖的不是配置,是可靠性。
我做了个对比:拿传祺M8和某热门新势力MPV比,后者配置多,但三年保值率低了15个百分点。这意味着三年后你卖车,可能多亏3-5万。再看故障率,传祺M8的百车故障数(PP100)是86,而行业平均是150以上。省下的维修费、时间成本,早就把差价补回来了。
再说说用户真实反馈。我在车主群认识一位张哥,他开M8跑了12万公里,除了正常保养,没换过一个大件。他说:“这车像老伙计,不闹脾气,关键时刻从不掉链子。”另一位李姐买向往M8乾崑版,图的就是华为智驾+传祺品质的组合。她说:“我不怕技术落后,就怕车趴窝。”
未来:在峡谷中穿行,靠的是缆绳
传祺这场改革,不是“换条路走”,而是“把路修得更结实”。它没有像某些车企那样砍研发、降标准、打价格战,反而在加大技术投入,优化产品矩阵。资本市场虽然观望,但正如一位投资者所说:“好公司不怕阵痛,最怕为了不痛,一直在舒适区。”
传祺的未来,不在于短期销量暴涨,而在于建立用户信任的长期复利。高保值率、高可靠性、高安全性,这些看似“慢”的优势,恰恰是穿越周期的“缆绳”。
互动时间
各位车友,你们买车最看重什么?是最新的智能功能,还是开五年依然省心?如果你有传祺或其他车型的用车经历,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我会挑选几个问题,下期专门解答。
顺便说个花絮:我试驾那天,正好碰到传祺的研发工程师在做路噪测试。他们用麦克风阵列记录每一处噪音源,连轮胎花纹和路面摩擦的声音都要分析。我说:“至于吗?”他笑着说:“用户听不见的,我们也要改。” 这句话,我记住了。
所以,传祺的密码是什么?不是某一项黑科技,而是把每一件小事做到极致的偏执。这种车,开起来可能不会让你“哇”一声,但能让你每天下班后,安心地把家人接回家。
这样的车,配得上一个更有前景的未来。你说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