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你只用十几一下,你只用十几万就能买到一辆续航超600公里、搭载高阶智能驾驶系统的新能源SUV。这不是科幻场景,而是零跑C11车主正在享受的现实。2025年上半年,这家曾经低调的新势力品牌干了一件大事——以221,664辆的交付量,一举超越理想、小鹏等强劲对手,坐上新势力销量冠军宝座。更让人意外的是,在价格战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它居然同时实现了半年度盈利,靠的不只是低价,而是一套精密运转的“低成本高价值”体系。
01. 销量登顶背后的秘密武器
零跑上半年的爆发不是偶然。221,664辆的交付量同比增长156%,月均销量超过4.8万辆均销量超过4.8万辆,这个成绩让行业瞩目。更关键的是,它首次实现了半年度净利润转正,毛利率攀升至14.1%,打破了“卖得越多亏得越惨”的新势力魔咒。从数据看,零跑已经形成了良性循环:销量增长摊薄成本,成本优势强化产品竞争力,竞争力又推动更多销量增长。
02. 全域自研与平台化:低成本高价值的核心引擎
支撑这一商业闭环的,是零跑独特的“全域自研+平台化”技术路线。不同于堆砌豪华配置的常见做法,零跑选择了一条更务实的路——通过高集成度架构降低成本。其LEAP 3.5技术架构搭载的高通8650芯片与8295智能座舱芯片,创新性地将智驾、座舱、电驱等系统集成到全球集成度最高的中央域控制器。这种“四域合一”的设计,让零跑能用更少的硬件实现更多功能,直接降低整车物料成本。
这种技术路线带来两个显著优势。一方面,核心零部件自研比例超过65%,让零跑摆脱了供应商的价格掣肘;另一方面,平台化开发使零部件共享率达到85%,这意味着C系列、B系列车型能快速迭代,研发成本被大幅摊薄。于是我们看到,搭载激光雷达的智驾版本车型价格竟能下探至12.98万元,比同级竞品便宜至少5万。
03. 渠道与服务的精耕细作
当对手还在商超拼曝光时,零跑悄然优化了渠道策略。2025年上半年,它在减少门店总数的前提下实现销量翻番,秘诀在于精准选址与模式创新——将资源聚焦在汽车城和核心城市4S店,替代低效商超店,同时推行复合制销售模式提升单店效率。截至6月,806家销售网点和461家服务网点覆盖286个城市,单店店效同比提升超50%。
服务体系同样成为竞争力一环。“三快两省”策略下,专属服务群15分钟响应率达99.5%,一次性修复率98.3%,备件48小时送达率91.5%。这种高效服务既降低了用户维保的时间成本,也减少了零跑自身的运营损耗。
跑自身的运营损耗。
04. 出海加速:第二增长曲线爆发
海外市场正成为零跑的新引擎。2025年1-7月出口量达24,980台,稳居新势力出海榜首。尤其欧洲市场表现亮眼——7月订单突破4000台创纪录,全球销售服务网点超600家,覆盖30个国家,欧洲占550家。更关键的是,通过与Stellantis合作,零跑在马来西亚启动C10本地化组装,首台OTS车辆8月下线。这种“技术输出+本地生产”模式,规避了关税风险,也为其全球化打下根基。
05. 智能驾驶的追赶与超越
面对行业掀与超越
面对行业掀起的“智驾浪潮”,零跑选择了一条务实的技术路线。2025年智驾团队规模和算力投入翻倍,正加速弥补差距:计划年底前实现城市NOA功能,并免费OTA给用户。虽然当前智驾水平与头部存在代差,但零跑将高阶智驾下放到15万级市场的策略,让更多消费者以更低门槛体验智能驾驶。
06. 可持续盈利的路径
从财务角度看,零跑已构建起可持续的盈利模型。2024年四季度首次盈利0.8亿元,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0.3亿元,毛利率从2023年的]],毛利率从2023年的0.5%跃升至14.1%。这种转变源于三方面突破:一是平台化降低研发摊销成本;二是自研体系压缩供应链开支;三是销量规模摊薄固定成本。随着定价10.58万元起的B01车型加入,零跑在10-20万元主流市场的覆盖率将进一步扩大,规模效应会持续强化。
07. 挑战机遇并存
展望未来,零跑将全年未来,零跑将全年目标上调至58万-65万辆,剑指2026年百万销量。但挑战同样存在:智驾技术需加速迭代;增程车型增长红利减弱;海外本地化生产需快速上本地化生产需快速上量。不过其构建的“量。不过其构建的“技术自研-成本控制-全球拓展”三角体系已显现韧性。当多数新势力还在为盈亏平衡挣扎时,零跑用工程师思维证明:在新能源赛道,精:在新能源赛道,精密的体系化能力比单点突破更能赢得长久胜利。
从技术宅到销量王,零跑的故事揭示了一个行业趋势:当电动化成为基础能力,下一阶段的竞争核心将转向成本效率将转向成本效率与规模运营的精密平衡。而零跑用半年22万台的成绩单证明,这套“低成本高价值”模式,正在重构新势力的竞争规则。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