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家会展中心E3馆的镁光灯骤然亮起,金属切割线构成的展台上,两台覆盖迷彩涂装的巨物碾过模拟戈壁地形。
围观人群的手机镜头齐刷刷对准车顶旋转的激光雷达阵列,工程师正演示着车辆自动识别碎石坡度的过程。
这个充满赛博朋克感的场景,揭开了东风猛士与华为联合实验室的首个作品——猛士M817的神秘面纱。
军工血统与数字神经的碰撞,正在重塑硬派越野的DNA。
非承载式车架上搭载的华为ADS 4.0系统,让这个体重超过3吨的庞然大物具备了毫米级环境建模能力。
当传统分时四驱遇上智能扭矩分配,荒漠穿越不再是老炮车手的专利。
鸿蒙座舱4.0带来的变革更令人玩味。
三块4K触控屏取代了80%的物理按键,AI语音助手能理解「开启攀岩模式」这样的自然指令。
在模拟沙暴的演示环境中,车机自动切换热成像视图的画面,让科技迷和越野迷同时屏住了呼吸。
这场跨界联姻最颠覆性的突破,藏在「天元架构」的电子神经里。
全域OTA升级意味着车辆性能可以像智能手机般迭代,今天买到的越野车三年后可能具备新的脱困算法。
当车企开始谈论「软件定义越野」,那些执着于机械差速锁的玩家该作何感想?
关于智能越野的争议正在专业论坛发酵。
有资深玩家晒出M817的电池包位置图,质疑电动化是否会影响涉水深度。
也有技术派翻出华为车云协同服务的白皮书,讨论V2X技术如何提前预判无人区的塌方风险。
城市通勤场景的解决方案同样引发热议。
5天工作日模式下的能耗表现,竟与主流电动SUV持平,这对硬派越野车堪称降维打击。
当午休时间能在车内开启「露营小憩」模式,越野车终于不再是周末限定的玩具。
车展现场的技术沙龙里,华为工程师透露了更多魔鬼细节。
激光雷达与毫米波雷达的融合方案,能识别30米外5厘米高的岩石突起。
AI地形预判系统学习了过去十年全球越野事故数据,这让电子系统比人类更快做出避险判断。
猛士M817的定价策略同样耐人寻味。
30万+的定位区间,恰好卡在传统豪华SUV与专业改装车之间。
那些既想要陆巡的通过性,又眼馋新势力智能配置的中产用户,突然有了第三个选择。
在越野俱乐部的试驾预约榜上,这款车的体验名额已经排到三个月后。
有预订用户坦言,吸引他们的不是某个具体参数,而是「智能系统让全家人都敢参与越野」的可能性。
当科技降低了硬核运动的门槛,户外生活方式或将迎来新一轮进化。
华为智能驾驶产品线总裁的发言视频正在社交媒体疯传。
「我们要做的不是取代驾驶者,而是把三十年驾龄的越野专家装进车载电脑。 」
这句话精准击中了技术派与情怀派的共同爽点,评论区瞬间涌入上千条技术讨论。
车评人老谢的实测视频创造了破百万播放量。
镜头记录下M817在交叉轴测试中,轮端扭矩毫秒级调整的微观过程。
「这不是在开车,是在看AI表演杂技」的弹幕,道破了智能越野的时代特质。
在新能源汽车展区,猛士的展台与某新势力品牌形成戏剧性对比。
一边是强调「软件定义汽车」的极简主义设计,一边是保留防滚架结构的硬核机械美学。
这场静默的展台对峙,恰似汽车产业变革的微观缩影。
二手车商们已经开始调整收购策略。
某知名交易平台新增「智能越野车」分类,车况检测项目多了激光雷达校准数据项。
当科技配置开始影响残值率,这个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