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万起售的FF Super One,为什么中东订单突破500台还在赌一场技术豪赌

60万起售的FF Super One,为什么中东订单突破500台还在赌一场技术豪赌

上个月在迪拜某家咖啡厅,遇到个做租车生意的朋友。他拿着手机给我看FF Super One的订单确认邮件,309,000迪拉姆的价格让他犹豫了两周,最后还是下了定金。问他图什么,他说了句挺有意思的话:“这车或许能自己给我挣钱。”

这大概就是FF这次想讲的新故事。

从PPT到汉福德工厂的零部件

11月15日那批零部件已经启运,宁德时代的电池模组、华为提供的座舱系统,按计划月底能到美国。汉福德工厂的改造据说24小时不停,年产能规划是10万台。这些信息看上去挺扎实,但前提是那笔3亿美元的融资能到位,还有美国那边的生产许可别再出幺蛾子。

说实话,见过太多造车新势力的故事,真正能把零部件运到工厂门口的,已经算迈过了第一道坎。至于后面能不能顺利下线、交付体验如何,可能得等到年底才有答案。

60万起售的FF Super One,为什么中东订单突破500台还在赌一场技术豪赌-有驾

区块链租车这件事

那位迪拜朋友看中的,正是FF申请的那个区块链租赁专利。简单说就是车主出差时,车子能自动接入平台出租,收益按智能合约分配,平台不抽成或者少抽成。听起来像是把Uber和某种去中心化账本结合在一起,挺适合那些买得起60万MPV但又不想让车天天趴窝的商务人群。

中东预售订单里大概有30%来自租赁公司,这个数据多少能说明点什么。不过技术能不能真落地、信用体系怎么建、跨国监管怎么处理,这些问题暂时还没看到清晰答案。

MPV的另一种可能性

坐过几款高端MPV,理想MEGA的家庭氛围感很足,奔驰EQV胜在品牌底蕴和做工。Super One定位“First Class EAI-MPV”,第二排座椅能180度放平,车顶那套激光雷达支持L3自动驾驶,智能座舱据说能学习用户习惯。

有试驾过的人反馈语音响应速度不错,车机系统的流畅度也还行。但说实话,智能座舱这东西现在大家都在做,真正拉开差距的可能还是使用几个月后的稳定性和迭代速度。那套“超级智脸系统”听起来挺玄乎,实际体验如何得看量产车的表现。

60万起售的FF Super One,为什么中东订单突破500台还在赌一场技术豪赌-有驾

混增和纯电的两手准备

AIHER混增版续航能超1000公里,这个数据对跑长途的商务用户来说挺有吸引力。纯电版用的是宁德时代高密度电池,快充15分钟补400公里,日常市区通勤够用。油耗据测算比传统MPV能降40%,但具体数据还得等实车测试。

动力方面提供两个版本,其实是在对冲风险。愿意尝鲜纯电的有市场,对续航焦虑的也能选混增。只是60万这个价位,消费者对动力、静谧性、空间的要求可能会更苛刻一些。

中美供应链的微妙平衡

FF这次整合了中国的电池、电控供应链和美国本土研发,汉福德工厂30%的零部件来自中国。这种“中美双循环”模式在当前环境下挺微妙,既能降低成本,又能触达美国高端制造市场。

不过这也意味着风险被拉长了——任何一端出问题都会影响整体进度。供应链管理对造车新势力来说,可能比技术本身更考验功力。

12万元大众车型的悬念

60万起售的FF Super One,为什么中东订单突破500台还在赌一场技术豪赌-有驾

60万的Super One瞄准商务精英和运营商,但FF同步在规划FX子品牌,据说要推12万元级别的大众车型。通过技术下放实现“30万FF91性能的一半价格”,这个思路倒是挺务实。

只是这个价位段,比亚迪、特斯拉甚至一堆新势力都在厮杀,FF的品牌力和渠道能不能撑得住,恐怕还得打个问号。

最后一搏的成色

从2017年FF91跳票到现在,这个品牌的故事讲了太多遍。内部据说在赌2026年的IPO,失败的话可能就是清算。科技媒体的评价挺直白:“要么成为下一个特斯拉,要么成为造车泡沫的典型案例。”

那位迪拜朋友最后说了句话:“反正定金能退,就当买个可能性吧。”这大概也是很多人对FF Super One的真实态度——愿意给机会,但还没到完全相信的程度。年底首车能不能下线,或许会给这个故事一个阶段性的注脚。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