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哥那新能源车号称能跑620公里,可一到冬天开暖风,续航直接缩水到310公里,这缩水程度比双十一打折还狠。上周充电时,表哥紧张得手抖,就怕电池突然来个“原地自燃”的表演,他那安全感还不如他那辆老轩逸呢——至少那破车漏油还会提前给你打个招呼。
续航数字都是耍流氓
汽车厂家们都在比拼谁家的车能跑得更远,昨天还宣称能跑800公里,今天就有厂家拿出900公里的宣传资料。不过,实际能跑出70%的里程就算不错了,一到冬天直接掉一半。有个品牌为了多增加100公里的续航,把电池包做得更重了20%,底盘离地间隙跟矿泉水瓶差不多高,过个减速带都能听到电池在哀嚎。
简直了,这测试标准,不开空调匀速开到60公里,这情况除了在4S店那时候能碰上,咱普通人这辈子都甭想遇到。有车主晒图说,表上显示还剩100公里时,车突然黑屏了,拖车师傅说这叫新能源车独有的“惊喜模式”。
电池安全全靠玄学
工信部这回搞了个新规定,说电池得经得住30毫米钢球的连续三次猛砸,要是还没炸那就算合格,这规定听起来就像是在给诺基亚手机做耐摔测试似的。有个牌子在测试的时候,钢球刚一碰上电池,监控画面就直接变成了烟花表演。更神奇的是,快充的风险也大得吓人,锂枝晶的生长让短路的可能性直接翻了两番,可车企们还在那儿吹嘘“充电五分钟,飙车两小时”。
这门把手搞的像隐藏式炸弹,一撞就自闭了。看那些事故视频,救援人员围着车转圈找把手,最后还得动用液压剪。某品牌因为这个设计召回了一万二千辆车,这损失够买三万套传统门把手了。
智能驾驶变智障驾驶
车停不下来,那自动泊车系统老是把车位认成俄罗斯方块,车主看着自己的车在车位里来回蹦跶,最后轮胎都磨出火花来了。驾驶员监测系统那是更逗比,放个矿泉水在方向盘上都能蒙混过关,结果有个品牌因为这个破绽被网友调侃成“无人驾驶体验版”。
OTA升级现在简直是个定时炸弹,某品牌推送的更新后,雨刮器跟转向灯竟然开始各自为政。更吓人的是,黑客居然能通过充电桩黑进系统,那些所谓的白帽子演示了用快充桩远程开车的门,这过程简直比偷共享单车还简单。
充电比加油还刺激
找充电桩就像玩扫雷游戏,地图上标明500米内就有桩,结果一去发现是小区里的充电宝。快充最高价1.8元一度电,这么一算,每公里下来成本跟奥迪A6L差不了多少。车主们晒出的充电账单也是亮瞎眼:充50度电得花90块,旁边的加油站95号油才8块5。
最坑爹的是那充电排队,眼瞅着前面就俩,结果你瞧瞧,那俩位竟然是网约车司机在车里打盹儿。某充电站还真是热闹,发生过打架事件,就因为有人用三辆车来回占着地方,后来保安说这比春运抢票还激烈,场面那叫一个壮观。
修车能修到破产
换了个电池,价格能买台新车,车主倒车不小心蹭掉一块漆,结果4S店说整个电池包都得换,维修单上的数字长到跟电话号码似的。更逗比的是,等配件,有人车灯撞坏了,愣是等了三个月,4S店来一句:"厂家这配件还没设计出来。"
那帮卖二手车的家伙一看到新能源车就直摇头,就算三年车龄的车打折到四成,都没人愿意买。有个车商直接说:“咱们收车得看电池那东西健不健康,可那检测仪比车还贵。”某平台上拍卖了一堆退役的网约车,最后成交价跟废铁价差不了多少。
买新能源车防坑指南
先来观摩下那碰撞测试的视频,得留心瞧瞧电池是不是来了一场“火焰表演”。试驾的时候,别光顾着猛踩油门,记得把空调开到最冷,顺便也给车机系统来个测试——那卡顿的节奏,简直就像是用假货手机改的。再去查查那些投诉平台,得特别留意“续航吹牛”和“充电出问题”这两类情况。
充个电还得拿个测温枪,一看温度超过60度,赶紧给它来个紧急刹车。保养的时候得盯着师傅,看看电池包里的螺丝有没有松动的,万一成了“移动火花塞”就尴尬了。冬天,别忘了备条毛毯,省下的电费还不够买感冒药。
说说看,你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奇葩的新能源车故障?比如充电的时候突然跳闸,整栋楼都跟着停电,或者是OTA升级后,雨刮器竟然跟着音乐开始摇摆,这操作也是没谁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