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是不是又被小米刷屏了?不是手机,也不是家电,是小米汽车SU7!这车自打发布那天起就火得一塌糊涂,订单多到雷总半夜笑醒。可就在昨天,9月19日,国家市监总局一纸公告,直接把小米汽车推上了风口浪尖——召回超11万辆SU7标准版!你没看错,116887辆,几乎等于是上市以来生产的全部标准版车型。这事儿一出,有人惊呼“天塌了”,也有人淡定表示:“哎,智能车嘛,OTA升级不就是家常便饭?”那这波操作到底该劝退还是真香?咱今天就来唠唠。
先说重点:这次召回,不是硬件问题,而是软件隐患。具体啥情况?官方说了,在开启L2级高速领航辅助驾驶时,面对某些极端特殊场景,系统可能识别不到位、预警不及时,甚至干脆“装瞎”。听着挺吓人对吧?举个例子,前方突然出现一辆横着停的故障车,或者施工区域临时摆放的锥桶,系统万一没反应过来,驾驶员又正好走神,那风险可不小。所以,这不是“能不能用”的问题,而是“安不安全”的底线问题。
但有意思的是,小米的解决方案相当“互联网化”——OTA远程升级。不用跑4S店,车子自己联网就能把漏洞补上。这操作在传统车企眼里可能像“打补丁”,但在新势力里早就见怪不怪了。你看特斯拉、蔚来、小鹏,哪个没靠OTA“救过场”?所以说,这次召回更像是小米给所有车主的一次“安全提醒”:辅助驾驶再强,也别当甩手掌柜,手和注意力随时准备接管。毕竟,现在所谓的L2,说白了还是“辅助”,离“自动驾驶”差得远呢。
咱们再来看看这车本身。说实话,SU7能火成这样,真不是没道理。外观设计支棱起来了,风阻系数低至0.195Cd,说是国产轿车里顶呱呱也不为过。溜背造型、无框车门、贯穿式尾灯,再加上小米一贯的极简风格,开出去绝对算“出片利器”,年轻人上头得很。你说它是“车界网红”?可能吧,但它还真有点料。
坐进车内,虽然没有堆满三块大屏搞花里胡哨,但用料和做工在同价位里算扎实。车机系统是小米的拿手好戏,和手机、家居生态无缝联动,一句话控制空调、导航、音乐,体验感直接拉满。空间表现中规中矩,后排够用但不算宽敞,后备箱深度不错,偶尔当“床车”短途露营也能凑合。舒适性配置上,座椅支撑性挺好,悬挂调校偏运动,过减速带有点颠,但过弯稳,操控感在线,妥妥的“驾驶玩具”。
动力方面,SU7标准版是后驱单电机,零百加速5.28秒,日常通勤完全够用,一脚电门下去推背感明显。电池容量73.6kWh,CLTC续航550公里,实际开下来打个八折,市区代步一周充一次问题不大。要是你追求更强性能,还有Pro和Max版本可选,四驱、加速更快、电池更大,当然价格也更“感人”。
那问题来了,这么一台车,出了召回事件,还值得买吗?咱们不妨拉两个对手比划比划。第一个是特斯拉Model 3。老对手了,操控精准、三电技术成熟、品牌认知度高。但它内饰太素了,像毛坯房,很多人买完第一件事就是加装。而且Autopilot虽然强,但偶尔也会“发神经”,误识别的情况也不是没有。相比之下,小米的智能化更懂中国路况,UI也更亲民,但论算法老道,特斯拉还是略胜一筹。
第二个对手是极氪007。这车也是运动轿跑路线,颜值高,性能猛,零百最快3.4秒,底盘调校功底深厚。而且极氪背靠吉利,生产制造和品控经验更丰富。但它的车机系统一直被吐槽不够流畅,生态联动也没小米玩得溜。价格上,两款车重叠区间不小,一个赢在生态和交互,一个胜在机械素质和稳定性,怎么选,看你更看重啥。
再看一眼这次召回的数量——11万多辆,几乎是全量覆盖。有人说小米“脸被打得啪啪响”,刚上市就闹这么大动静。可换个角度看,主动发现问题、快速响应、免费OTA修复,这何尝不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比起藏着掖着,我宁愿车企早点暴露问题,把安全隐患掐灭在萌芽里。你看丰田、斯巴鲁同一天也在召回,传统巨头就没完美无缺,谁还没个bug?
所以说,这次召回,与其说是危机,不如说是小米交的一笔“成长学费”。它提醒我们,智能电动车时代,软件定义汽车,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你能指望一台新车从出生就完美无缺吗?不太现实。关键看厂家怎么应对,而小米这回,至少态度是端正的。
回到开头的问题:你会考虑买SU7吗?它有让人上头的设计,有真香的智能体验,也有需要警惕的辅助驾驶边界。它不是完美的“国民神车”,但也绝非徒有其表的“装逼利器”。它是一台带着互联网基因的新物种,有冲劲,也有稚嫩。
那么问题来了——这样的小米SU7,你还敢下定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