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品牌慌了?中国造车卖爆全球,日系车在华混不下去背后藏着啥秘密
最近日本媒体突然跳出来喊冤,说咱们中国消费者用的日本货越来越少。这话听着挺滑稽——当年他们举着"匠人精神"大旗收割中国市场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如今风水轮流转,轮到中国品牌杀到家门口了。不信?咱们拿数据说话。
先说最热闹的造车江湖。比亚迪去年卖了300多万辆新能源车,连续两年全球第一,光是在巴西市场就能月销过万。反观丰田本田,新能源车全球加起来还没比亚迪零头多,在中国连8%的市场都守不住。更绝的是,现在开网约车的师傅都知道,开两年日系车电池就开始衰减,而国产电动车跑个五六年照样能打。
手机市场更是一边倒。华为小米去年合计抢下全球25%的份额,东京街头现在随处可见年轻人捧着中国造的折叠屏手机。索尼夏普的手机业务早撤出中国,现在日本本土卖得最好的手机,居然是十年前发布的机型。
家电领域更是上演逆袭大戏。海信去年拿下日本电视市场半壁江山,TCL把夏普的工厂都收入囊中。现在去日本家电卖场转转,导购员推销时都改口说:"这款中国产的洗衣机洗得比德国货还干净。"
要说日本品牌为啥混成这样?看看他们自己干的蠢事就懂了。三菱汽车前脚刚宣布退出中国,后脚就因为电动化转型太慢被自家母公司嫌弃。日产更狠,直接关掉常州工厂,把生产线卖给中国新能源车企。这些操作跟当年诺基亚死守功能机有什么区别?
不过话说回来,中国品牌能起来真不是靠运气。就拿比亚迪来说,光是去年研发投入就超过300亿,电池技术迭代速度让老外工程师都看傻眼。华为在5G领域的专利比日本所有企业加起来还多,这才有了Mate60系列手机被抢购的场面。
现在中国消费者可精着呢。买家电先看能效标识,挑汽车专找智能驾驶功能,手机到手先测充电速度。前些年还有人迷信"进口就是好",现在谁不知道日本电饭煲煮饭也就那样?反倒是国产洗地机把日本主妇馋得不行,去年双十一销量直接翻三倍。
不过日本企业也不是完全没动作。丰田最近宣布要在中国建十座充电站,本田急着和华为合作搞智能驾驶,日产连夜改广告词说要"更懂中国年轻人"。但这些补救措施就像给漏水的船补洞,船体都开始腐烂了,光补表面有啥用?
说到底,市场竞争从来不是靠情怀吃饭。中国品牌能杀出血路,靠的是真本事。就像网友说的:"日本人造车是给博物馆造的,中国人造车是给未来造的。"这话虽然扎心,但看看满大街的绿牌车,听听商场里此起彼伏的"欢迎光临华为体验店",谁还敢说中国品牌没出息?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资料来源:中国网、人民网、央广网、新京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