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万碳纤维机盖竟是"皇帝新衣"?小米SU7 Ultra遭集体退车,雷军造车神话破灭?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一、信任崩塌:两大争议引爆车主怒火
1"双风道"变"单通道"
价值4.2万元的碳纤维前舱盖被拆解证实:内部无任何风道结构,与宣传的"赛车级双风道散热"严重不符。车主实测显示,机盖通风口处纸巾纹丝不动,与普通铝制机盖无差异。
2动力锁死争议
车机系统更新后强制要求车主达成赛道圈速才能解锁1548匹满马力,否则功率限制在900匹。有车主怒斥:"我买的是车不是游戏机,凭什么要考驾照才能用完整性能?"
二、维权升级:从网络吐槽到法律行动
群体规模:超300名车主组建维权群,委托律师准备集体诉讼
补偿方案遭拒:小米提出的2万积分补偿(约值2000元)被指"侮辱性赔偿",不足选装件价格的5%
交付中心对峙:上海某交付点出现车主集体静坐,要求"假一赔三"
三、危机溯源:跨界造车的三重原罪
1营销过度承诺
宣传中"空气动力学套件"、"赛道级散热"等术语涉嫌误导,工程师私下承认"部分功能仅停留在CAD图纸阶段"
2软件定义汽车的失控
通过OTA擅自更改车辆核心性能参数,开创"车企可远程阉割硬件"的危险先例
3用户运营错位
将手机圈的"饥饿营销"复制到汽车领域,有车主苦等5个月却收到"半成品"
结语:造车不是做PPT
当福建车主在高速公路上看着刚提39公里就抛锚的SU7 Ultra,当北京车主发现4.2万元买的碳纤维盖板还不如淘宝300元的装饰件,小米用血淋淋的教训验证了汽车行业的铁律:用户容忍度与产品单价成反比。雷军在致歉信中称这是"创业以来最艰难时刻",但真正的艰难,或许是如何重新学会对生命保持敬畏——毕竟这一次,用户踩下的不再是手机电源键,而是关乎生死的刹车踏板。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