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首周B级车榜单:帕萨特1.32万辆逆袭第二,雅阁7000辆跌至第七,Model 3暴跌至第25位仅3000辆
雅阁车主老张刚把车开进4S店做保养,销售顾问递过来一份10月首周销量榜单,脸上挂着尴尬的笑容:“张哥,您看看这个数据…帕萨特单周卖了1.32万辆,排第二了。”
老张瞄了一眼榜单,眉头皱了起来。雅阁第七位,周销6800辆。那个曾经风光无限的Model 3更惨,第25位,周销还不到3000辆。
“帕萨特?那个开起来像出租车的帕萨特?”老张有点不敢相信,“我这雅阁当年可是加价2万才提到的车。”
销售顾问咳嗽了一声,“张哥,时代变了。”
帕萨特这次玩真的了
开了七年帕萨特的王师傅最近换了新的Pro版本,坐进驾驶舱第一感觉就是“这还是那个帕萨特吗?”
EA888发动机和DSG变速箱这对老搭档,磨合了十几年终于修成正果。第三代EVO2版本,162kW功率、350Nm扭矩,7.4秒破百。王师傅说,这动力比他之前那台强不少,关键是油耗还降了,6.87L的WLTC数据在现在的油价下算是良心了。
最让王师傅意外的是那套IQ.Pilot辅助驾驶。以前他对这些电子设备不太信任,总觉得不如自己开得稳。但这套系统好像有点门道,和大疆车载团队合作调校的,专门适配国内的路况。从市区到高速,0-130km/h全程跟车,打灯变道、匝道通行都能自己搞定。
“前几天开回老家,那些没有标线的村道它都能走得稳稳当当,连那些鬼探头的电动车、突然冲出来的三轮车都能提前识别。”王师傅对这套系统的评价是“比我想象中聪明”。
雅阁怎么就掉队了
老张开了五年雅阁,对这车的脾气摸得门清。1.5T地球梦发动机搭配CVT变速箱,194马力的账面数据看着挺漂亮,但开起来总觉得差那么一口气。
CVT变速箱的毛病雅阁车主都懂,平顺是平顺,但你想体验一把推背感?算了吧。红绿灯起步时那种“温吞水”的感觉,开久了真会让人怀疑人生。
更让老张郁闷的是Honda SENSING这套辅助驾驶。刚买车时销售吹得天花乱坠,实际用起来总是小毛病不断。车道保持功能经常莫名其妙地跑偏,高速巡航时方向盘还会左摇右摆,搞得老张现在基本不敢松手。
隔音更是老大难问题。老张每次跑高速都得提前准备好嗓子,因为车内说话基本靠吼。后排坐个人聊天,不开大声音基本听不清。“我花30万买的车,隔音还不如人家15万的国产车。”老张每次提起这事都有些无奈。
特斯拉车主开始后悔了
刘总2022年提的Model 3,当时加了5万选配,落地35万。提车那天朋友圈发了九张图,收获200多个赞,风光一时无两。
但三年开下来,槽点越来越多。冬天续航缩水成了家常便饭,标称500公里续航,冬天开暖风只能跑300多公里。去年春节开车回老家,本来计划中途充一次电就够了,结果半路上就开始续航焦虑,只能临时改道找充电站。
高速跑长途更要命。120公里时速巡航,续航掉得比里程表还快。刘总算了一笔账,跑高速的话基本200公里就得充一次电,还得提前规划路线找充电站,节假日更是排队排到怀疑人生。
那套引以为傲的Autopilot功能,在国内也就是个半成品。海外版本的FSD到现在还是看得见摸不着,刘总经常刷到海外车主的炫技视频,只能干瞪眼。
最让刘总肉疼的是维修成本。去年底一个小剐蹭,换个门把手加喷漆要8000块,修个前保险杠直接报价1.5万。“这价格都够买台二手车了。”刘总苦笑着说。
买车的人想法变了
在一家大众4S店里,销售经理小李最近明显感觉到客户画像在变化。以前来看帕萨特的大多是四五十岁的大叔,现在不少三十出头的年轻人也开始关注这台车。
“前两年大家都追新能源,觉得燃油车过时了。现在冷静下来发现,电动车虽然科技感强,但实用性方面还是有不少问题。”小李分析道。
特别是那些经常跑长途、没有固定停车位的客户,对燃油车的需求更加强烈。一箱油续航1000公里,加油5分钟就走,这种便利性是电动车短期内很难超越的。
而在燃油车阵营里,消费者的要求也在提高。不再只看发动机参数和空间大小,辅助驾驶、座椅舒适性、静谧性这些细节体验变得越来越重要。
小李观察发现,来店里的客户试驾时会特别关注座椅调节功能、车内噪音控制、辅助驾驶系统的反应速度。“现在的客户比以前挑剔多了,但也更专业了。”
帕萨特Pro在这些方面的提升,确实踩中了不少人的需求点。12向电动调节座椅、全车10气囊、90%高强度钢车身,这些配置放在30万价位段算是诚意满满。
格局在悄悄改变
汽车之家论坛里,关于这次销量榜单的讨论已经超过了5000条回复。ID名为“老司机不老”的网友发了一条很有意思的帖子:
“说实话,三年前谁敢说帕萨特能重新杀回前三?那时候满大街都是造车新势力,传统燃油车被各种唱衰。现在回头看,还是产品力说话。”
这个观点得到了不少认同。燃油车并没有被完全击倒,关键看厂家愿不愿意在产品上下功夫。帕萨特这次逆袭,某种程度上给传统车企提了个醒:技术迭代很重要,但别忘了把基本功做扎实。
反观雅阁,这些年在技术创新方面确实有些保守。当别家都在玩L2+辅助驾驶时,本田还在纠结要不要给车道保持加个方向盘震动提醒。市场不等人,慢一步就可能步步慢。
至于新能源车,经过几年的野蛮生长,也进入了理性回归期。单纯靠概念和营销已经不够了,用户更看重实际的使用体验和综合成本。Model 3的销量下滑,或许正说明了这个趋势。
当然,一周的数据只能说明短期变化,长期走势还得继续观察。但至少现在可以确定的是,这个市场远比想象中有趣,任何品牌都不能掉以轻心。
在这个充满变数的赛道上,只有真正理解用户需求、持续优化产品的品牌,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