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比亚迪秦L要升级了,我的心情有点复杂,就像网购十几次,结果快递寄丢了一样,嘴上说不在乎,手还是忍不住点了退款。厂商们到底是想让我过上天天新车的生活,还是单纯喜欢看我钱包空空?这个问题,比亚迪可能也在思考,然后,答案是——“升级,继续升级,不升级都对不起自己”。
你看最近车圈就跟炒股似的,一眨眼一堆新消息扑面而来,但比亚迪玩的这一出,又有点像把自己往苦海里拽。秦L这车,刚上市没多久,销量狂飙,朋友圈天天有人秀提车照,8月份据说又卖了16,790辆。合资车企要是真看数据,会不会以为自己在做自救慈善,而比亚迪在搞众筹买地球?合资品牌还想用B级光环守江山呢,结果人家新牌子一出就改江山地图。
结果工信部网站直接爆料,比亚迪秦L又要上新了。这速度,比牙医打麻药还快。你说改款吧,结果外观是个纯情派,新国潮龙颜美学,格栅大嘴还在,“龙鳞”依旧没打折,尾灯还在后备箱上贯穿,长宽高老三样,2830毫米轴距,四舍五入一下,这就是把你家电饭锅拉长了轮子,开一锅就上路。
内饰?厂家连个新图都懒得放。要不是大家认得那套“悬浮大屏+小仪表盘+按几下变大屏”,我都怀疑是不是把上一批库存直接推进去了。你要说有创新吧,倒不如说这是工匠精神,毕竟把一套模版用到极致,也需要毅力。
本次升级就是电池加大,10.08度和15.87度的黄金搭配,进阶到20.79度,纯电续航一口气升至130公里,比之前的120公里刚刚多出10公里,这谈不上惊天动地,但我猜比亚迪想表达的是“十公里也能治愈选择困难症”。
你以为这样就打动人了?别逗了。我小时候用步数APP,走10公里就差点把自己送进医院,现在纯电续航加10公里,能治的是“续航焦虑症”,但显然没法治“钱包缩水症”——到底贵多少还没个说法。
市场嘛,总归需要点割韭菜技术,但现在割的不是韭菜,是合资车的面子。丰田、本田们看着车型表,B级车的“身高标线”都快被拆成了拼图。可惜他们还在坚持“油耗+品牌”,而油耗这事儿,在秦L一面,亏电油耗竟然能做到3升出头,一群车主连夜下单,气得邻居BBA车主只敢晚上偷摸去加油。
讲真,电池容量的戏码,比的是谁更能讨好通勤族。对于每天往返100公里的打工人来说,多10公里纯电意味着冬天开空调不心疼、堵车也不怕启动发动机,这叫“舒适区再升级”,花小钱享大乐。但那些在市区堵成雕塑、家门口一排充电桩的,80公里就够了,升级纯属浪费。所以厂商其实是在赌哪些用户更愿意为一个小升级买单。
消费者嘛,永远处于“老板画饼,自己解馋”的状态。到底该换新款还是买旧款,比亚迪留了个悬念,你的选择跟买彩票一样,全凭猜想。更坑爹的是,升级了续航,车价你猜它敢加多少?多一千,两千,还是一张人民币肖像的价格?这就看比亚迪的良心有没有被芯片烧坏了。
其实这招说“贼”,不如说“精明”。秦L和海豹06 DM-i一同搅翻了A级B级轿车的池子,销量直冲云霄,合资品牌在旁边只敢互相安慰:“没事,下次我们也出个电车。”可惜这“下次”听着就像老师说的:“你们以后一定能用到数学。”结果数学早忘了,油耗还没算明白。
多出来个续航版,让一大波客观顾虑的小伙伴再没有理由说“不”。吉利、长安之流在旁边羡慕不已,合资品牌就像考数学没带尺的同学,只能给人家捧哏。
说实话,车确实有本事,拉个4米8大身板,亏电油耗顶着3升多的成绩本就是杀手锏,比亚迪的DM五代技术,终于把“省油”变成了“省心”。车主贴吧里一半人晒油耗,一半人炫电耗,偶尔有人吐槽高速胎噪、风噪,但这都是“性价比的代价”,毕竟你不是花豪车的钱,只能享受豪车的风。
但穷港台讲究个“多快好省”,你买车如果经常趴在充电桩边,刷剧看见电量才有安全感,纯电续航越长越好。要是你有充电桩,日常30公里上下班,随便哪款都能满足需求,买哪个优惠大就冲哪个,说不定还能多买两个榴莲。谁还在观望呢?等这个新续航版价格,看看比亚迪到底是“薅羊毛”还是“撒狗粮”。
车市本来就没标准答案,所谓“最适合”,就是“钱花了我不心疼,车开走我不后悔”。但现在厂商变着法跟你玩心理战,合资B级车朝着“情怀”、“舒适”吹气,比亚迪就用“长续航”和“省油”砸你脑袋。谁更能接受?无非是谁的钱包饱满、谁的理想落地。
这10公里纯电,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像是冬天裹多了条围巾,不影响走路,但暖了脖子。对于选择障碍症案例,“多一点点”才是大杀器,毕竟中国人买多一斤韭菜都能炫耀朋友圈,车能多开十公里,不发个自拍都对不起油电混动的前途。
关键是,比亚迪有点不按套路出牌,你还在等着它跟合资B级车比空间、比舒适,人家直接拿技术和数据做武器,合资厂商顿时跟写作文的小学生一样,只剩下“品牌情怀”可以炒冷饭。当年的合资车,随随便便一个B级标价二十多万,如今一看秦L出来,动辄十万出头就能买到够大够省油的国产混动,昔日荣耀变成了“中年的危机”。
有些人说,升级电池还不如升级音响,我也赞同。毕竟想走“高端化”路线,除了续航,隔音才是灵魂。不过车企这波操作更像在抢赛道,一条路走到黑,能卷死合资就卷死。这时候,消费者成了赛道上的观众,买谁都像抢红包,永远不知道下一个版本卖啥,老车主还在晒提车经历,新车主已经在数纯电公里能不能帮助躲过油钱危机。
热衷升级这事,对厂商是习惯,对消费者是劫数,但谁叫我们生活在“汽车螺蛳壳里做道场”的世界呢?品牌在拼技术,消费者在算油耗,合资品牌还在讲故事,说自己有百年基因。其实大家就是想省点心钱,谁能帮我多省点,不就是多爱一点吗?反正兜里那点钱,买啥都不够凑个趣。
最终的结局嘛,我想就是买车这件事,像买彩票:你以为你能中头奖,其实最大概率是多开了十公里,心里嘀咕着“省了点油钱”。对于比亚迪这次升级,我只能说:卷得太彻底,合资品牌估计连泡面都快吃不起了。谁让中国人买东西都讲“多一点”,汽车厂商就给你多一点,别的不多,续航再多十公里,至于价格嘛,祝大家好运,别买完还在吃泡面。
至于我,还是继续骑共享单车吧,续航只有一条腿,油耗就是我吃的早餐。谁知道下次,比亚迪会不会推出“200公里纯电版”的秦L,把地球卷成圆的。买车这事儿,还是先看看钱包,别让愿望走太快,脚步跟不上,你说呢?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