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SU7 Ultra、YU7七月购车新政体验记,三款配置权益全解读
那天在小区门口碰见老刘,他正刷着手机看小米汽车App,一边嘟囔着“这交付周期咋还这么长”。我忍不住凑过去瞄了眼屏幕,发现他关注的正是刚刚公布的七月购车政策——这回,小米把SU7、SU7 Ultra和YU7都拉进了同一波福利里。三款车型,各有各的花头,看得人心里痒痒。
先说最常见的小米SU7吧。自从今年3月底上市后,这台纯电中大型轿车就没消停过。我印象最深的是那次试驾会,有个哥们专挑“璀璨洋红”配色下单,9000块选装费都咬牙掏了出来。他跟我说:“买就要买个自己喜欢的颜色,不然开着总觉得别扭。”现在想想,小米真会玩儿,这9种外观配色加上5种内饰搭配,把选择困难症的人折腾得够呛。
讲真,我第一次坐进SU7的时候,是被那16.1英寸大中控屏晃了一下神。这么大的屏幕,中午太阳直射下来也不怎么反光。旁边还有个能翻转的小仪表盘,科技感满满。我摸了摸座椅,那是真皮Nappa没跑儿,而且现在官方还直接送8000元Nappa座椅+辅助驾驶终身免费用权(前提是你得在25年七月底前定金到账)。去年同事买特斯拉Model 3时,还琢磨半天选啥内饰,现在倒好,小米给出五种方案,还有曜石黑和银河灰这种3000元升级版,看个人喜好了。
动力嘛,我对数字不是太敏感,但记得单电机220千瓦已经挺猛,两驱标准续航700公里,上班通勤肯定够用。有朋友纠结四驱还是后驱,说实话,如果不是经常跑高速或者追求极致性能,其实后驱Pro版830公里续航才是真的香。要是你像老刘一样,每周末都往郊区野去,那Max版101度三元锂电池也值得考虑,就是价格顶到29.99万,有点肉疼……
不过真正让我眼馋的是Ultra版本。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带劲,更别说24K金碳纤维标志和一堆碳纤维套件——方向盘、中控台、座椅靠背……数来数去21处,全系白送价值19000块部件,还有4000元五年基础保养。不知道为啥,总觉得Ultra就是冲着赛道玩家来的:两台V8s加一台V6s电机,1548马力数据写出来都有点晕;2.1秒破百速度,也只有亲自踩到底才能体会腿肚子发麻的感觉。据说最高时速350km/h,不过市区限速60,上哪飙啊?但有时候,人就是喜欢这种超规格配置,即使一年用不上几次,也愿意多花钱图个痛快。
再看看YU7。这回小米终于出了SUV,全家出行更合适。我邻居张姐家孩子多,她盯上的是超长续航高性能四驱Max,说主副驾零重力座椅、电动前备厢这些功能都是刚需。“夏天空调开足马力,还能坐舒服点。”她笑呵呵地跟我念叨,“而且还有HEPA空气净化系统,你懂吧?北京雾霾天少不了。”
细看下来,YU7全系标配800伏高压平台、小米智能底盘这些听起来很高级的小玩意儿,加上激光雷达与端到端辅助驾驶,不仅省心还安全不少。而且这轮政策又放大招,高性能Max额外赠送碳纤维后视镜+迎宾踏板,对于爱折腾细节的人来说简直戳到心巴上。不过现实一点讲,新车锁单交付周期确实让人捉急——57-60周起步,有时候等一辆新车比等孩子出生还久!
颜色选择依旧丰富:9种外观涂装+4款内饰,再加5组轮辋样式,就算天天换衣服也能搭出新鲜感来。张姐特别满意那个135度可调后排,“接娃放学路上一躺,比沙发舒服。”她这样形容的时候,我脑补了一下场景,好像真的挺美滋滋,只不过要注意别赖在里面睡过去……
动力方面其实不用太担心,从235千瓦起步,到508千瓦顶格输出,无论日常代步还是偶尔激情一下,都绰绰有余。尤其那个835公里CLTC工况续航,让不少打算自驾游西北的大哥蠢蠢欲动。不过每次聊起快充问题,总有人吐槽“理论值归理论值”,实际生活里插枪喝杯咖啡回来,多半也是八成以上回血差不多啦。
销售榜上的数字变化也蛮耐人寻味。今年五月份,小米SU7卖出去28013辆,而YU7虽然上市时间短,但18小时锁单24万辆的数据摆在那里。有些朋友问我:“是不是首批用户都爱尝鲜?”其实更多可能是一股热情和信任作祟吧,新品牌、新玩法,大伙愿意试水一次。但话又说回来,每个人对于等待时间、功能需求都有自己的考量,比如老刘早早锁定订单,现在每天查物流状态成习惯;而张姐则打算慢慢观察,再决定最终入手哪一个版本。“毕竟一家人的舒适才重要嘛!”她总这么总结自己的原则。
写到这里窗外突然飘起雨来,让人莫名想到那些等候交付的新晋准车主们,是不是此刻正在某间办公室或餐厅默默刷新App页面?每当看到别人提新车的视频,总会生出一点羡慕又期待的小情绪。不知道你有没有类似经历,为了一辆称心如意的新伙伴,在无数夜晚翻来覆去琢磨参数与颜色,然后把决策藏进生活琐碎之间。如果可以重新选择,你希望你的第一辆纯电动车是什么模样?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购车建议或汽车定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