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这汽车市场,真是一天一个样,尤其是咱们老百姓买车最关注的中型轿车,也就是大家常说的B级车市场,那更是风起云涌。
过去,咱们总说“得B级车者得天下”,谁家车能在这个级别卖得好,那在整个市场里腰杆子都硬。
可就在刚刚出炉的2024年上半年销量榜单上,这片“天下”的格局,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不少老司机都大跌眼镜,感觉自己过去几十年的看车经验都得重新学了。
咱们先从最让人意外的说起,那就是大众帕萨特。
这半年里,帕萨特竟然卖出了惊人的11.5万辆,一下子就把其他所有对手都远远甩在了身后,形成了“断层式”的领先。
这个成绩,说实话,很多人都没料到。
毕竟现在满大街都在聊新能源,都在说油车不行了,帕萨特这么一款咱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老将”,怎么突然就跟打了鸡血一样,重回巅峰了呢?
其实这背后的道理说穿了也很简单,就是大众使出了最直接、也最管用的一招——降价。
现在您要是去店里看看,帕萨特的优惠幅度非常大,这么一算下来,它的价格已经下探到了很多紧凑型轿车,也就是A级车的价格区间。
这就好比,你本来揣着钱准备去买一套两室一厅,结果发现旁边三室一厅的大房子,也就比你预算多那么一点点,那谁不心动啊?
对很多中国家庭来说,“大众”这个牌子本身就代表着一种稳重和信赖,帕萨特更是商务和家用的经典选择。
现在用一个更实惠的价格就能买到,空间更大、开出去也更有面子,自然就吸引了大量原本想买其他车型的消费者。
所以说,帕萨特的这次胜利,是品牌底蕴和价格策略的一次成功结合。
但是,如果说帕萨特是靠着“老本”和“诚意”守住了江山,那紧随其后的比亚迪,就是靠着实打实的技术革命来攻城略地了。
比亚迪的秦家族,包括刚刚上市不久就备受关注的秦L在内,整个系列在上半年卖了将近11万辆,和帕萨特的差距微乎其微,随时都有可能反超。
比亚迪的打法就完全不一样了,它手里攥着的王牌,就是那个叫DM-i的插电混动技术。
这个技术,可以说是精准地打在了咱们老百姓用车的心坎上。
平时在城里上下班,就用电,一度电跑个五六公里,算下来一公里的花费也就一毛钱左右,比坐公交都便宜;周末或者节假日想带着家人出个远门,它又能烧油,完全不用担心找不到充电桩,彻底告别了纯电动车的“里程焦虑”。
更关键的是,它还能上绿牌,在上海、深圳这些大城市,一块牌照的价值就值好几万,还省去了摇号的漫长等待。
当比亚迪把这样一台既省钱又方便,还没里程焦虑的车,价格做到和同级别的燃油车差不多甚至更低的时候,它的竞争力就变得无人能及了。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产品竞争了,而是一种对传统燃油车市场的“降维打击”。
有得意者,自然就有失意者。
要说这半年最让人唏嘘的,恐怕就是曾经风光无限的日系车了。
想当年,本田雅阁、丰田凯美瑞、日产天籁,这“日系三剑客”是何等的威风,几乎就是B级车市场的代名词,是很多人买车时的首选。
可现在呢?
本田雅阁,从原来稳坐前三的宝座,直接滑落到了第九名,月均销量刚刚过万,这在以前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它的老对手丰田凯美瑞虽然刚刚换代,但市场反响也远不如预期。
而日产天籁,那个以“移动大沙发”的舒适性著称的车型,更是处境艰难,销量已经快要被挤出榜单前十五名了。
为什么会这样?
难道是日系车的品质下降了吗?
并不是。
根本原因在于,它们在新能源这股浪潮面前,反应实在是太慢了。
它们一直引以为傲的“省油”优势,在比亚迪那种馈电状态下油耗都能做到百公里3升多的混动技术面前,一下子就变得不值一提了。
当中国的汽车品牌已经把智能大屏、语音控制、辅助驾驶这些科技配置玩得炉火纯青的时候,很多日系车给人的感觉还停留在上一个时代。
消费者是现实的,手里的钱是辛辛苦苦挣来的,同样花二十来万,一边是配置高、科技感强、使用成本还低的国产新能源车,另一边是品牌虽响但配置平平、还不能上绿牌的传统日系车,这道选择题,答案正变得越来越清晰。
再把目光投向更高端的豪华车市场,那里的景象又是另一番天地。
宝马3系和奔驰C级,这两位老对手的销量非常稳定,每个月都能卖出一万一千多台,虽然在总榜单上排名不算最靠前,但它们的地位却异常稳固。
这说明,当价格上升到三四十万这个级别,品牌的价值就凸显出来了。
很多人买这个级别的车,除了看重车辆本身的性能和品质,更在乎的是那个蓝天白云标或者三叉星徽带来的社会认同感和身份象征。
这是目前很多新兴品牌还难以企及的高度。
不过,豪华品牌内部也并非一片祥和。
一线豪华稳如泰山,二线豪华的日子就难过多了。
比如凯迪拉克CT5,还能凭借着鲜明的运动风格和比较大的优惠力度,吸引一部分追求个性的消费者,勉强维持着不错的销量。
但像沃尔沃S60,这个一直主打“安全”和“环保”理念的品牌,上半年的月均销量连两千台都不到,处境十分尴尬。
这说明在竞争激烈的市场里,如果品牌号召力不够顶尖,又没有足够吸引人的价格或者技术亮点,光靠一些小众的标签是很难打动大多数消费者的。
在这场大混战中,还有一个自主品牌的身影值得我们特别关注,那就是红旗H5。
它上半年卖出了7.9万辆,是榜单前列里唯一的一款自主品牌燃油轿车,成了一根“独苗”。
红旗H5的成功,一方面得益于它本身不错的产品力,另一方面,更离不开“红旗”这两个字在中国人心中的特殊分量。
它承载着一种民族情感和自豪感。
当红旗品牌放低身段,用更年轻化的设计和更亲民的价格走向普通消费者时,很多人愿意用真金白银去支持这份情怀。
而在纯电动车领域,竞争同样激烈。
比亚迪海豹、极氪007、蔚来ET5T等车型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证明了它们在设计、性能或者服务方面找到了自己的立足点。
但与此同时,像曾经的明星车型小鹏P7,以及大众寄予厚望的ID.7 VIZZION,销量表现就不尽如人意了。
这说明高端纯电动车市场还远未成熟,消费者在选择这个价位的电动车时会更加挑剔,品牌忠诚度也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那些曾经在燃油车时代呼风唤雨的合资品牌,比如奥迪A4L销量大幅下滑,大众迈腾的插电混动版半年才卖出73辆,现代索纳塔和标致508L更是几乎无人问津,它们的遭遇都在警示着所有车企:时代真的变了,再不积极拥抱变化,再不拿出真正有竞争力的技术和产品,就只能被市场无情地抛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