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月销破万!本田飞度今仅售16台,究竟是谁的悲哀?

九月销售榜单尘埃落定,我这老车迷看罢数据,心头好一阵翻腾。

想知道最让人跌破眼镜的是哪个数字吗?

昔日风光无限,几乎家喻户晓的本田飞度,上个月的销量,竟然只剩下区区十六台!

没错,不是一百六,不是六十,是十六!

这数字,我反复确认了两遍,生怕是自己眼花了。

记忆里,它月销轻松破万的场景,仿佛还在昨日,不过是三四年前的光景,怎一转眼,便只剩下这般惨淡的境遇,令人慨叹。

曾月销破万!本田飞度今仅售16台,究竟是谁的悲哀?-有驾

曾几何时,飞度在日系小型车阵营中,那绝对是领头羊般的存在。

它不只是当时市面上能买到的最经济实惠的合资车之一,更凭借其魔术般的空间布局和“百姓心中的性能小钢炮”之名,赢得了万千车友的偏爱。

在其鼎盛时期,穿梭于大街小巷的通勤车,十有八九便是它的身影。

有些地方,甚至生出了独特的“飞度情结”,只要打上飞度的标签,哪怕是二手车,其保值率也远超同辈,仿佛自带光环。

那份拥有,不单是代步工具,更像是一种城市生活的自由宣言,轻巧灵动,无拘无束。

曾月销破万!本田飞度今仅售16台,究竟是谁的悲哀?-有驾

那么,究竟是何种力量,将这曾经炙手可热的市场宠儿,推向了月销仅十六台的边缘呢?

在我看来,这其中既有外部环境的剧变,也离不开企业自身策略的失误。

而核心症结,笔者以为,便是本田对中国市场,以及对我们消费者的那份“想当然”甚至可以说是“不屑一顾”。

还记得2021款飞度初次亮相时,车友圈里的集体“吐槽大会”吗?

我当时就被那入门款“潮启版”的配置清单惊呆了。

钢轮毂、大面积的硬塑料内饰、后轮鼓刹,这些还勉强能用“入门”二字搪塞。

可你敢相信吗?

中控大屏?

没有!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更是想都别想!

更离谱的是,连个汽车喇叭都给你省了!

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那是2021年啊,不是上世纪的古董车!

一台没有喇叭的汽车,这在现代交通环境中意味着什么?

难道是让驾驶者全凭吼叫来警示行人,还是得在车里备上一面锣,随时敲打开道?

这种做法,分明是把消费者的期待和智商,毫不留情地踩在地上摩擦,还以为中国市场还是那个随便挂个品牌标识就能大卖的时代。

他们或许忘了,如今的中国汽车消费者,早已眼界开阔,对产品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更高的要求。

曾月销破万!本田飞度今仅售16台,究竟是谁的悲哀?-有驾

正是从那一批飞度问世之后,它在公众心中的形象便急转直下,口碑的崩塌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昔日“平民超跑”的荣光,瞬间被“平民乞丐版”的标签所取代。

这种对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漠视,直接将多年积累的用户信任,一点点消耗殆尽。

当然,除了本田自身的决策失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崛起,也对飞度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我们不妨看看九月份的乘用车销售排名前列的都是哪些车型?

五菱宏光MINI EV,以51743台的惊人数字霸榜!

特斯拉Model Y,51173台紧随其后。

吉利银河L7,也以48080台的成绩位列三甲。

细细品味,这其中,五菱宏光MINI EV和吉利银河L7,不正是与飞度直接竞争的微型及小型新能源车吗?

曾月销破万!本田飞度今仅售16台,究竟是谁的悲哀?-有驾

除了这些头部玩家,市场上还有一大批热销的纯电车型,比如奔腾小马、奇瑞QQ冰淇淋、长安Lumin、MG4、极狐T1、比亚迪海鸥等等,可谓是百花齐放。

这些纯电小车,凭借着比飞度更为低廉的日常使用成本,巧妙的空间利用,电机带来的即时动力响应,以及日益完善的智能化配置,在价格上还更具优势。

它们,正在以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全面取代飞度曾经的城市通勤首选地位。

想当年,我们选择飞度,看中的是它的经济省油、皮实耐用、空间实用和高保值率。

如今呢?

这些新能源小车,除了保值率可能还需要时间来验证,其他方面,哪一样不比飞度更具吸引力?

电力驱动,成本远低于燃油;智能车机,导航娱乐一手掌握;驾驶体验,更安静也更平顺。

这简直就是一场降维打击,让飞度毫无招架之力。

曾月销破万!本田飞度今仅售16台,究竟是谁的悲哀?-有驾

笔者认为,飞度并非完全没有翻身的机会。

以它那经典的“MM理念”(乘员空间最大化,机械空间最小化)所打造的优秀车身结构,其实是电动化转型的绝佳底子。

即便不采用全新的纯电平台,仅仅是基于现有平台进行电动化改造,只要在配置上有所提升,价格定位合理,其产品竞争力依然不容小觑,完全有潜力再次成为市场的热销车型。

然而,所有这些可能性,似乎都被本田自己亲手放弃了。

眼睁睁看着市场份额被蚕食,自己却选择固守旧辙,不思进取。

曾月销破万!本田飞度今仅售16台,究竟是谁的悲哀?-有驾

这不仅仅是飞度一款车的悲剧,更是整个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面临困境的一个缩影。

面对中国本土车企们那排山倒海的创新速度和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捕捉能力,许多合资品牌显得步履蹒跚,只能被动地收缩战线。

我们已经看到,铃木、三菱等品牌已相继退出中国市场。

本田目前虽仍保有一定销量,但其市场份额的持续下滑,无疑预示着一场潜在的危机。

再如此下去,下一个黯然离场的,又会是谁?

这着实令人深思。

曾月销破万!本田飞度今仅售16台,究竟是谁的悲哀?-有驾

对于飞度而言,月销十六台的数字,几乎等同于宣告了它已站在了退市的边缘。

待到现有库存销售一空,这款曾经的街头明星,或许便会彻底告别我们的视野。

在我看来,这并无太多遗憾可言。

那些未能与时俱进的产品,就让它们随着时代的洪流,悄然隐没于历史的尘埃之中吧。

毕竟,汽车市场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消费者期待的是更优质的产品、更亲民的价格、更智能的体验,而非仅仅沉溺于一份情怀,却不得不面对一辆配置落后的旧式汽车。

这,难道不是市场发展最真实的写照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