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市里最热闹的话题,恐怕就是本田CR-V价格大跳水了。
网上到处都在传,说这车当年加价落地要21万,现在裸车都降到11万多,算下来落地也就12万出头。
这消息一出来,大伙儿都炸了锅,感觉就像听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毕竟,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本田CR-V可是个“硬通货”,是那种得排队、得加钱才能买到的热门车。
怎么一转眼,就从高高在上的神坛,跌落到需要“打骨折”来吸引眼球的地步了呢?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是本田突然良心发现,决定回馈消费者了,还是被什么力量给逼得不得不低下高傲的头颅?
今天咱们就以一个普通老百姓的视角,把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好好聊清楚。
首先,咱们得把那个最吸引眼球的“从21万跌至12万”给说个明白,这里面的数字,其实挺有讲究的。
咱们先说那个“21万”。
这可不是当年CR-V的官方指导价。
您想啊,在五六年前,甚至更早的时候,国内的SUV市场远没有现在这么卷。
那个时候,大家想买一辆靠谱、省心、空间大的家用SUV,掰着手指头数,也就那么几个选择,本田CR-V、丰田RAV4、大众途观。
在那个供不应求的年代,CR-V简直就是香饽饽。
您去4S店买车,销售根本不愁卖,想提现车?
对不起,没车。
想早点提车?
行啊,加价吧。
加个一两万都是常规操作,有些热门颜色或者配置,加三万块钱都有人抢着要。
所以,一台官方标价可能十八九万的低配CR-V,加上这笔“插队费”,再加上购置税、保险等等费用,全部办下来,落地价冲到21万甚至更高,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情。
那时候的车主,虽然多花了不少冤枉钱,但开出去有面子,心里也觉得值,因为买到的是大家公认的“好车”。
那么现在这个“12万”又是怎么来的呢?
这个价格同样不是您走进任何一家本田4S店都能拿到的。
这个数字,更像是一个极限状态下的“特例”。
根据网上的消息,这个价格主要出现在像山东济南这样汽车经销商竞争异常激烈的地区。
当地的经销商为了完成厂家下达的销售任务,或者为了清理库存,会把最低配的车型(也就是活力版)的裸车价格压到极低,比如11万多一点。
但是请注意,这只是“裸车价”,您买车不能只付裸车钱就开走。
您还得交购置税,得买商业保险和交强险,还得付上牌的费用。
这一套流程下来,最终您口袋里掏出去的钱,怎么也得12万多,奔着13万去了。
所以,严格来说,“从21万跌至12万”这个说法,是拿一个过去包含了高额加价的落地价,去对比一个现在包含了巨大优惠的落地价,虽然听着震撼,但稍微有点夸张。
不过,这夸张的背后,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本田CR-V的价格,确实是实实在在地崩了,优惠力度前所未有。
那到底是谁有这么大的本事,能把曾经不可一世的本田CR-V逼到这个份上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我们的国产车,尤其是国产新能源车。
时代真的变了。
过去我们买车,最看重的是什么?
是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这“三大件”,我们总觉得合资品牌、进口品牌在这方面技术更成熟、更可靠。
本田就是靠着“买发动机送车”这句玩笑话,树立了自己皮实耐用的金字招牌。
可现在呢?
您去看看满大街跑的车,越来越多地挂上了绿色牌照。
以比亚迪宋家族为代表的国产新能源车,用一种全新的方式,重新定义了什么叫“好车”。
咱们就拿和CR-V价位差不多的比亚迪宋PLUS DM-i来做个比较,您一下就明白了。
先说用车成本,这是老百姓最关心的。
本田CR-V的1.5T发动机,技术再好,百公里油耗也得在7升到8升左右,现在油价这么贵,跑一公里怎么也得六七毛钱。
而比亚迪宋PLUS DM-i这种插电混动车,平时在市区上下班,如果家里充电方便,完全可以当纯电车开,一公里的电费也就一毛钱左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就算跑长途不充电,当油车开,它的亏电油耗也才百公里四五升,比CR-V省了一大截。
光是这一项,一年下来就能省下好几千块的油钱。
再说说车里的体验。
您坐进现在的CR-V,内饰设计不能说差,但确实有点跟不上时代了。
中控台上一块不大不小的屏幕,周围还是有不少实体按键,整体感觉就是朴实、够用。
可您再坐进比亚迪宋的车里,那感觉完全不一样。
一块比平板电脑还大的中控屏幕立在中间,还能旋转,看导航、听音乐、刷视频,体验感直接拉满。
你跟车机说“我冷了”,它就自动调高空调温度;你说“我想听周杰伦的歌”,音乐立马就来。
这种智能化、科技化的体验,是传统燃油车给不了的。
这就好比,一个还在用功能机,另一个已经用上了最新的智能手机,根本不是一个维度的竞争。
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国产车在大家最关心的“三大件”上,也已经迎头赶上甚至实现了超越。
比亚迪的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系统,无论是安全性还是可靠性,都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销量就是最好的证明。
而且,在很多限牌的大城市,买新能源车能直接上绿牌,还免购置税,这又是一笔实实在在的优惠。
面对这样从用车成本、科技体验到政策优势的全方位“围剿”,本田CR-V过去那些引以为傲的优点,比如“省油”、“耐用”,一下子就显得不那么突出了。
所以,降价不是本田想不想的问题,而是市场逼得它不得不降,不降价就真的没人买了。
当然,话又说回来,就算降到了十几万,CR-V是不是就一无是处了呢?
也不是。
它就像一个我们身边那种不太会说话,但踏实肯干的老实人。
你不能指望他给你带来多少惊喜和浪漫,但他的优点在于可靠、稳重。
对于一部分消费者来说,这种可靠性恰恰是他们最看重的。
比如,有些朋友对新能源车的电池寿命和安全性还抱着观望态度,或者自己家里没有方便的充电条件,又或者就是觉得车子是个工具,不需要那么多花里胡哨的功能。
对他们来说,一台技术成熟、口碑良好、经过市场几十年验证,现在价格又大幅回落的合资品牌SUV,吸引力就非常大了。
毕竟,本田的发动机和变速箱匹配的成熟度,以及它在空间利用率上的巧思(“空间魔术师”的外号不是白叫的),依然是它的核心竞争力。
花十二三万,买一个能踏踏实实开上十年、二十年,不用操心出什么大毛病的大品牌SUV,这笔账算下来,很多人会觉得很划算。
所以,本田CR-V的大降价,其实是中国汽车市场正在发生巨变的一个缩影。
它告诉我们,没有任何一个品牌可以永远躺在功劳簿上。
当我们的国产品牌通过技术创新和对消费者需求的精准把握,拿出越来越有竞争力的产品时,即便是曾经的行业巨头,也必须放下身段,参与到这场公平的竞争中来。
而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而言,厂家们“神仙打架”,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自己。
能用更少的钱,买到更好的车,这无疑是一件大好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