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级混动之争:增程or大电池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句话,用在新能源汽车的增程路线选择上,真是再贴切不过。

最近,汽车圈又吵起来了,主角是专家和车企。

专家们建议,增程车要走亲民路线,10万以内普及。

十万级混动之争:增程or大电池-有驾

车企们一听,炸了锅,怼回去:大电池才是王道!

这架势,颇有点“你懂个屁”的味道。

事情的起因是,增程车这几年火得不像话。

啥是增程?

简单说,就是带油箱的电动车,既能用电跑,没电了还能烧油。

这种车,增长速度远超纯电,成了香饽饽。

可问题也来了,现在市面上的增程车,大多是中大型豪华车,动辄二三十万,甚至上百万。

专家们坐不住了,觉得增程应该放下身段,走亲民路线,让老百姓也能开上。

专家们觉得,增程普及最大的阻碍是成本。

十万级混动之争:增程or大电池-有驾

大电池加大发动机,这方案太贵了,A级车根本玩不起。

看看国外的例子,雪佛兰Volt、宝马i3、日产e-POWER,人家电池都很小,十几二十度电就够了。

为啥咱们非得搞四五十度电的大电池?

难道真的是消费者“既要又要还要”的需求?

这就说到增程车的一个尴尬点:馈电。

啥意思?

就是电用完了,只能烧油跑。

如果馈电状态下油耗太高,那还不如开燃油车呢!

有消息人士透露,现在插混和增程都有个毛病,纯电能耗差。

十万级混动之争:增程or大电池-有驾

所以,电池越做越大,但这样真的好吗?

车企们也有自己的苦衷。

消费者要的是啥?

是纯电续航。

恨不得增程车能一直用电跑,越长越好,贵点也愿意。

深蓝汽车做过用户调研,70%的人都这么想。

毕竟,谁也不想开着“电动车”的时候,听到发动机轰鸣。

那为啥车企不听专家的,非要搞大电池呢?

说白了,还是用户体验。

十万级混动之争:增程or大电池-有驾

小电池,成本是低了,但馈电油耗上不去,体验就差了。

消费者又不傻,谁会买一辆“高速油老虎”呢?

再加上,插混现在都杀到10万以内了,增程如果不能在体验上拉开差距,拿什么跟人家竞争?

理想汽车的刘立国说了,纯电续航300公里,是节能和体验的平衡点。

在城区用,基本可以做到一周不充电。

再长的话,碳排放反而不划算。

理想还做了测算,通过技术升级,能把馈电油耗降到6.9L/100km,甚至更低。

这里面,其实有个更深层的问题,那就是标准。

现在的排放标准,对大电池的增程车不太友好。

十万级混动之争:增程or大电池-有驾

如果标准收紧,大电池方案就更难了。

这就像一个跷跷板,一边是消费者对纯电续航的追求,一边是政策对节能减排的压力。

车企要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确实不容易。

说到底,增程车的发展,不能只盯着电池大小。

更重要的是技术创新,是提升发动机效率,是优化能量管理。

如果能把馈电油耗降下来,小电池也能有大作为。

如果能让增程车在各种工况下,都能有接近纯电的体验,那才是真正的进步。

我们不能一味追求“更大更强”,而忽略了“更好更省”。

增程车的未来,不是电池能量密度越高越好,而是如何在节能、环保、体验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这需要车企的智慧,也需要政策的引导,更需要我们消费者理性的选择。

只有这样,增程车才能真正走向普及,成为我们绿色出行的可靠伙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