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的“极限求生”:押注混合动力技术,出售全球总部?

近年来,日本汽车制造商日产汽车深陷经营困境,面临严峻的财务挑战。为实现自救与复苏,日产正双管齐下:一方面积极押注其创新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e-Power”,另一方面则准备实施一系列包括可能出售全球总部在内的激进成本削减措施,以期扭转颓势。

日产的“极限求生”:押注混合动力技术,出售全球总部?-有驾

财务泥潭与复苏压力

日产汽车的财务状况一度堪忧,例如在截至3月31日的财年净亏损高达6709亿日元(约合332亿元人民币)。公司迫切需要热销车型来提振业绩,尤其是在利润丰厚的北美市场。为实现根本性转变,日产在其新任首席执行官伊万·埃斯皮诺萨(Ivan Espinosa)的领导下,启动了雄心勃勃的“Re:Nissan”复苏计划,目标直指削减成本、强化商业伙伴关系并重新定义产品线,力争到2026财年节省5000亿日元(约合252亿元人民币)。

日产的“极限求生”:押注混合动力技术,出售全球总部?-有驾

技术押注:e-Power的厚望

在产品与技术层面,日产将其复苏的希望重点寄托在了其最新的“e-Power”混合动力技术上。该技术与丰田普锐斯等传统混动有所不同:e-Power系统始终由电机驱动车轮,汽油发动机仅作为发电机为电池充电,不直接参与驱动。这意味着车辆能提供如纯电动车般安静、平顺的驾乘体验,同时车主无需为车辆插电充电,只需在加油站加油即可,有效缓解了部分消费者的“里程焦虑”。

日产首席技术官明石映一曾自豪地表示:“日产在开创使其脱颖而出的创新技术方面拥有引以为傲的历史。”目前,e-Power技术已在欧洲的逍客(Qashqai)、奇骏(X-Trail)以及日本本土的Note等车型上搭载,并计划应用于美国市场的新款Rogue。除了e-Power,作为电动汽车领域先驱(其聆风Leaf于2010年上市)的日产,也仍在研发增强型电动汽车及有望取代锂离子电池的固态电池技术。

激进举措:或出售全球总部大楼

然而,技术革新非一日之功,远水难解近渴。为迅速改善财务状况,日产正考虑或已开始实施一系列堪称“激进”的成本削减措施。

日产的“极限求生”:押注混合动力技术,出售全球总部?-有驾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出售其位于日本横滨的全球总部大楼。据《日经亚洲》报道,日产正考虑这一选项,并可能已将总部大楼列入截至2026年3月待售的资产清单。这座自2009年从东京迁来、价值超1000亿日元(约50.3亿元人民币)的总部大楼,不仅是运营中枢,还设有公共展厅和精品店。日产或考虑采用“售后回租”的方式,即出售物业后继续租赁使用,以迅速盘活资金。不过,截至目前,日产官方尚未就此报道发表正式声明。

此外,大规模的结构性调整也在同步进行:

裁员:计划在全球范围内裁员约2万名员工,占其员工总数的15%,此项工作将在2027财年底前逐步完成。

减产与工厂关闭:目标到2026财年将全球产能削减20%,年产量从500万辆降至400万辆。其全球17家汽车工厂中,有多达7家面临关闭,运营将整合至其他工厂。例如,日产已确认墨西哥的CIVAC工厂将作为拉丁美洲市场Frontier和Navara皮卡的唯一制造中心,这使得进口到北美的Sentra轿车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

日产的“极限求生”:押注混合动力技术,出售全球总部?-有驾

中科联化分析师指出,日产一度面临现金流耗尽的风险,并亟需强大的合作伙伴(此前与本田的业务整合谈判已于数月前宣告终止)。尽管日产正以空前的决心推动内部变革和技术创新,但其复苏之路依然充满挑战。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全球供应链的持续波动以及消费者偏好的快速演变,都为日产的“翻身仗”增添了诸多不确定性。这家曾经的行业巨头能否凭借e-Power的差异化优势和壮士断腕式的成本控制成功走出泥潭,全球市场正拭目以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