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本田销量崩塌,CR-V独木难支,高管承认已入生死局

两万八千八百九十六台。

这串数字单独看,可能没什么感觉。可要是告诉你,这是东风本田,那个曾经年销超八十五万辆、加价提车是常态的东风本田,在2025年10月份交出的成绩单,是不是瞬间就觉得有点魔幻了?

东风本田销量崩塌,CR-V独木难支,高管承认已入生死局-有驾

这里面,光是一台CR-V就扛起了一万五千多的销量,占据了半壁江山。听起来像是功臣,但细想一下,这更像是一种悲哀。一个曾经兵强马壮的军团,现在只剩一个老将拄着长枪,孤零零地守在阵前。曾经和CR-V平分秋色的思域,如今一个月卖不到四千辆,至于XR-V和艾力绅这些昔日明星,销量甚至都跌到了三位数,简直让人不忍直视。这种结构,别说抵御风险了,一阵风吹过来都可能散架。

东风本田销量崩塌,CR-V独木难支,高管承认已入生死局-有驾

这种断崖式的崩塌,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根子烂了,枝叶自然枯萎。当所有人都冲向电动化赛道的时候,东风本田的操作堪称迷惑,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2022年就拿出了纯电车型e:NS1,结果呢?市场上几乎听不到回响,月销量长期在几百辆的泥潭里挣扎。被寄予厚望的本田S7,上市后最高一个月也才卖了400台,连主流的边都摸不到。

东风本田销量崩塌,CR-V独木难支,高管承认已入生死局-有驾

高层不是没看到问题,执行副总经理潘建新在内部会议上那句现实很残酷,我们已经身处生死局,退无可退了,听着就让人心惊肉跳。这种坦诚,与其说是魄力,不如说是一种被逼到墙角的无奈。为了自救,裁员两千多人,关停年产能二十四万辆的工厂,动作不可谓不狠。可这种刀刃向内,更像是壮士断腕,疼,而且未必能活。

最要命的,是信任的崩塌。2025年初那次波及超过八十五万辆车的创纪录召回事件,几乎是一巴掌扇在了本田品质这块金字招牌上,把过去几十年积攒的口碑打得稀碎。曾几何时,买发动机送车是车迷心中至高无上的赞誉,是技术的象征。可现在时代变了,年轻人坐进车里,第一反应是摸中控屏大不大,语音助手聪不聪明,而不是关心你的发动机技术有多牛。当比亚迪把混动车型的价格打到十万以内,东风本田这边,即便是思域终端优惠五万,跌破八万块,也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性价比的阵地,已经彻底丢了。

东风本田销量崩塌,CR-V独木难支,高管承认已入生死局-有驾

东风本田当然也在挣扎,推出了全新的电动品牌烨,号称要加强和中国供应商的合作,提升智能化。可现实很骨感,规划年产能十二万辆的新能源工厂,首款车烨S7上市首月销量不足三百辆。这已经不是水土不服的问题了,这是产品定位和市场需求的严重脱节,就像一个穿着西装的绅士,非要下场去跟人打泥地摔跤,浑身都不对劲。

28,896台月销量,这个数字对东风本田来说,早已不是简单的业绩下滑。它是传统合资模式在中国市场撞上新规则后,发出的刺耳的破碎声。当自主品牌已经用电动化和智能化重构了整个汽车价值链,还想依赖技术引进+品牌溢价的老一套逻辑躺着赚钱,无异于痴人说梦。

东风本田销量崩塌,CR-V独木难支,高管承认已入生死局-有驾

留给东风本田的时间不多了,业内普遍认为,2025到2027年,就是最后的窗口期。如果在这三年里,电动化产品无法实现真正的突破,那么等待它的,恐怕就不仅仅是销量的持续滑坡了。那将是一个时代的落幕,是整个合资模式在中国市场的终章。

东风本田销量崩塌,CR-V独木难支,高管承认已入生死局-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