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自研系统稳定,全球召回超百万,高温高频考验还在后头

“软件系统稳定,零BUG。”宝马高管在全新 iX3 的发布会上语气铿锵,那张 PPT 卷得比 iDrive X 的硬盘还高速。号称内部测试里程能绕地球 40 圈,全程无一死机。如果这不是高管的自信心太“膨胀”,那就是他们对底层代码的信仰,堪比地心引力。毕竟谁都知道,自研全栈这几个字,往往意味着把“锅”死死揽在自家手里——也许锅确实不外流,可真砸在自己家地板上时,砸出来的坑也只好自己填。

很多购车人,听到“系统不用修,稳定如初恋”,心里先是一动:终于不用再担心哪天上班路上仪表盘突然黑屏,导航和老婆的语音都一起消失,自己成了马路最迷茫的那个人。但发烧友往深处翻翻资料,2023 年全球新能源车因软件缺陷召回超过 120 万辆——别家出问题,宝马也不会独善其身。去年 iDrive 黑屏事件刚过去没多久,官方还在为 7.3 万辆 X5、X7 的车主修 bug,工程师恐怕都在咖啡里加了维生素 B。

厂商说底层代码全都自己造。是的,供应商没机会染指,不会出现外包把 A 品牌的菜单藏在 B 车型里,用户开个宝马,弹出一行大众字样。但是软件稳定这事从来就不是关起门来做十万小时测试就能搞定的。实验室气压恒定,温度可控,工程师可以吃着外卖敲代码,最多碰到程序员间的内部“死机”。可到了现实世界,真金白银的用户面对的是 重庆 8D 立交的魔鬼烤场、广州三伏天的湿热、早高峰的数据洪流,CPU 顶着高温,高强度数据收发,卡顿的可能永远存在。实验室里准没遇到司机一边开车一边刷抖音、路况实时分析还要导航实时刷新,哪怕核心代码堆叠得像铁桶,也难保现场不来一炮。

宝马号称 OTA(远程升级)最多 20 分钟,刷新速度堪比健身达人效率,比大众的 ID 系列快三倍。更新快确实吸引车主,但速度不代表安全。去年某品牌 15 分钟 OTA,结果车机直接变砖,4S 店第二天排队拖车,连连迟到的车主上班第一天就和全勤奖告别。那场面,保险公司都想给车主发个“勇敢者奖”。

今年 7 月,新一批 iX3 首批车主刚好赶上暑期自驾高峰。想象一下在西北山路上,干热交加,仪表盘突然跳出了“动力系统需重启”的提示,村庄在天边,维修站在 WP(不存在)空间里。这种“酸爽”,老司机都能回忆起高中丢作业没法解释的心情——无处申诉,只能自我救赎。车用软件不是家用手机能重启那么简单,时机和场合只可能更尴尬,摸摸钱包,心里有数。

保险行业已经嗅到了隐患。根据平安产险内部数据,新能源车的软故障赔付率比燃油车高出 42%,部分保险公司已悄悄上调保费,专门针对新系统车型。等于你买了新车,先多交几千块保费,保险从来都是精明生意人。宝马发布会敢拍胸脯,保险公司只会捂紧口袋,这才是“产业链闭环”。

很多人关注发布会上的金句,却不看三个月后车主的投诉榜。一个软件系统的真正考验,是高温、高湿、高频 OTA 之后还“生龙活虎”,才算有点靠谱。工程师在实验室里信心满满,路上的司机却常常体验实际版“砸金蛋”——谁成了首批车主,谁就是花了四十万当了测试员。新车给出的“零 BUG”承诺,更像是“零风险投资”里的广告词,懂行的人都知道,风险最大的一批永远是早期用户。

当然,作为局外人,也不能一口咬定“宝马这次一定翻车”。汽车软件迭代速度已经让工程师“英年早秃”,如果他们真的做到了这份牛皮不吹破,用户体验过三个月,反馈真心好,宝马的技术金身也能加一层镀金。只是到时候再回看这次的“零 BUG”宣言,可能连宝马自己都会觉得,黑色幽默这块,工程师也是懂的。

宝马自研系统稳定,全球召回超百万,高温高频考验还在后头-有驾
宝马自研系统稳定,全球召回超百万,高温高频考验还在后头-有驾
宝马自研系统稳定,全球召回超百万,高温高频考验还在后头-有驾

讽刺归讽刺,老司机们到底愿不愿意为宝马豪赌一把,还是那句老话:信仰和钱包谁更硬?更新试错的成本越来越高,“稳定、高效、零风险”只会出现在 PPT 里,现实多一分质疑倒也不丢人。毕竟,没人愿意在山里陪着车重启,想想手里抢不到全勤奖的日子,还是别太信口就把新车当“移动办公室”。

问题丢在这里:如果你是那个第一批提 iX3 的车主,你愿意赌宝马这份自信金牌吗?还是更愿意稳妥一点,不做工程师小白鼠?毕竟,什么是“零 BUG”——今天实验室的神话,没准就是明天拖车现场的段子。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