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你买的车,正悄悄变成你的“爹”!数据算法已彻底拿捏你

今日车圈,有点儿意思!

不是新车上市,也不是价格战打得火热,而是咱们普通人,跟车子之间那点儿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突然成了大伙儿嘴里的热议话题。

有人发了个段子,挺逗:“我以为我买的是车,结果买回来的,是个‘爹’!”

这话听着有点儿“糙”,但细细咂摸,是不是有点儿那么个意思?

今天,咱们就顺着这“爹”字,好好聊聊,这车,怎么就成了咱们的“爹”了?

警惕!你买的车,正悄悄变成你的“爹”!数据算法已彻底拿捏你-有驾

想想刚提车那会儿,那小心劲,谁不把自己买了的车当个宝?

生怕落了点儿灰,每次发动,都觉得特有仪式感。

那时候,车是咱们的“伙伴”,是咱们实现“说走就走”的翅膀,是咱们的“脸面”。

可现在呢?

这翅膀好像越来越沉。

新车到手,首先得装个“全包围脚垫”,说原厂的“不够档次”;接着是“车衣”,这可是“刚需”,不然太阳一晒,车漆就“显老”。

还有车内,空气净化器、各种小挂件、摆件,恨不得把家都搬进去。

警惕!你买的车,正悄悄变成你的“爹”!数据算法已彻底拿捏你-有驾

更别提那些“聪明”得不像话的车了。

你刚开没几天,它就弹出个“系统更新”。

问它更新啥?

它也不说,就让你“耐心等”。

等完了,你感觉好像没啥变化,又好像…

哪里不对劲。

还有那些“智能驾驶辅助”,刚开始吹得神乎其神,什么“解放双手”、“告别疲劳”。

结果呢?

你还得时刻盯着屏幕,把手放方向盘上,生怕它一抽风,给你来个“失控”。

这哪里是“辅助”,简直是“监工”!

你花钱买个方便,结果成了“伺候”它,这“爹”当得可真够“操心”的!

警惕!你买的车,正悄悄变成你的“爹”!数据算法已彻底拿捏你-有驾

“彼之砒霜,吾之蜜糖”,曾经的车,是满足我们“行者意气”的座驾,是承载“诗和远方”的容器。

如今,这容器似乎开始有了自己的“脾气”,甚至,要我们围着它转。

再说说这数据。

现在的车,那真是“行走的数据库”。

你开车,它记;你导航,它记;你听啥歌,它也记。

这些数据都去了哪儿?

都进了“云端”,被那些“算法”给“好好研究”了。

然后,你就发现,车越来越“懂”你,或者说,你越来越被车“懂”。

你最近老看某个牌子的SUV,下次一启动,中控屏就给你推这个牌子的优惠信息;你常跑郊区,它就给你推“附近的网红景点”和“最佳路线”。

这听着好像挺贴心,但仔细想,这不就是把你牢牢地“绑”在这个“数据圈”里了吗?

它知道你的喜好,知道你的习惯,然后顺着你的“性子”,给你“投其所好”。

时间长了,你好像就离不开它了,离不开它给你推荐的一切。

这种“算法”有时甚至会影响你的判断。

你本来想买辆注重操控的轿车,但你偶尔跑跑烂路,导航就可能给你推一辆底盘高、四驱的SUV,理由是“更适合你的出行”。

听着有道理,但你有没有想过,也许你只是“偶尔”跑烂路,而你内心真正渴望的,是那种“人车合一”的驾驶乐趣?

“道可道,非常道”。

我们追求的驾驶乐趣,那种纯粹的“速度与激情”,是否正在被冰冷的“数据”和“算法”所稀释?

这就像一个“温柔的陷阱”,用“便捷”和“个性化”来引诱你,让你一步步走进它的“算法世界”。

一旦进去,想出来,可没那么容易。

你以为是你拥有了车,其实,你可能已经被车背后的数据和算法,“拿捏”得死死的。

警惕!你买的车,正悄悄变成你的“爹”!数据算法已彻底拿捏你-有驾

再往前想一步。

现在的车,不只是交通工具,更像是个“移动的智能终端”。

它连着手机,连着网络,甚至还能连家里的智能设备。

车里查天气,车里控制家里的灯光…

科技改变生活,听着很酷。

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自己的身份,是不是也在悄悄地变化?

以前,我们是“车主”,是“用户”,我们拥有这辆车,决定怎么用。

现在呢?

我们更像一个个“数据节点”,为这个巨大的“车联网生态系统”贡献数据,贡献流量。

你看,为什么很多车企都在大力发展“车联网服务”?

为什么很多车型都配备各种“APP”和“在线功能”?

当然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但背后,也是在构建一个更庞大的“数据闭环”。

你用得越多,它收集的数据越多,对你的“了解”越深入,就能更好地“预测”你的需求,然后“精准”地给你推送它想要你看到的东西。

你花钱买了车,结果车却在“反过来”利用你,利用你的数据,去“服务”它自己的商业模式。

这…

怎么说呢,有点儿像“农夫与蛇”的现代版,只不过,这次的“蛇”,披着一身“科技”的外衣,而且,还长着四条轮子!

所以,咱们今天聊的这个“车是个爹”的事儿,不是一句简单的段子。

它折射出来的,是当下汽车行业发展的一个趋势,也是我们每一个普通消费者,在面对飞速发展的科技时,需要思考的问题。

车,它应该是服务于我们的工具,应该是我们自由的延伸,应该是我们梦想的载体。

它不应该是让我们“伺候”的“爹”,不应该是用数据“绑架”我们的“算法”,更不应该是让我们成为“数据节点”的“生态系统”。

咱们买车,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是为了追求更自由的远方。

而不是为了被“拿捏”,不是为了被“算法”牵着鼻子走。

现在,你再看看你身边的车,再想想你每次开车时的感受,是不是觉得,有些东西,好像真的需要我们好好捋一捋了?

你觉得,你的车,更像是你的“宝贝”,还是你的“爹”?

或者,你有什么独特的“驯服”你家“爹”的妙招?

不妨在心里琢磨琢磨,也许,答案就在你每一次的握方向盘,每一次的踩油门之间…

毕竟,车,终究是咱们自己开的,对吧?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