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强榜单上中国车企成了大户,但钱袋子没装满,利润还赶不上人家德国和日本。”老王抽着他的烤烟在小区里跟我闲聊,说自家小子在一家新能源厂上班,每晚回来就哼哼加班太多还挣得少。咱们这个汽车圈子里,谁都知道卷得厉害:新车型隔三差五地冒出来,配置恨不得堆成煤堆,行业里一说创新,往往就拉着“学习特斯拉”这旗子晃两下。
晚上车友群里,有个群友发了张不知道哪来的榜单,Model Y在30-40万档那还压着一众国产电车。理想、奔驰都混到前面,不过特斯拉那销量还真不是盖的。群里笑称:“都说比亚迪快赶上了,但Model 3也十年了,还没真把人家干下来。”有人转发懂车帝那个高阶辅助驾驶视频,一堆大家嘴里喊“吊打国产”,有人不信,说测试方法问题。“师傅说,辅助驾驶那玩意,还得看谁先进坑。”
其实,这两年国内新势力一个个不消停。小米SUV、各路新型号,一水的喊着要超越特斯拉。邻居家小伙前阵刚买了智己LS6,吐槽说配置不少,可热管理系统听说沿路学特斯拉。“不过啊,车里那手势控制,我开一次就烦,老是误触。”冷门的是他的那款还有个防疲劳监测,居然能根据你眨眼频率来提醒。附近又有个理想L7用户,聊天说车机系统更新了六回,导航老是自己死机,气得他开着回老家都用iPad指路。
拆件小队去年去看比亚迪汉EV的电驱系统,班长说“结构像极了Model 3,电池那块跟特斯拉拼,”但话又说回来,国产快节奏更新,那电池包更新还没一年,市场就又推新款,零件兼容都让修理厂师傅头大。
偶尔隔壁楼有个蔚来ET5用户在楼下算续航,说高速能跑下500公里,有次在无锡外环碰上大雾,“换道辅助就跪了,特斯拉那会儿据说还能自动挂警示灯。”还有个技师调侃:“辅助驾驶这玩意,就是谁牛逼谁先摔。”
翻回头说,为什么咱们国产品牌还总盯着别人的尾灯跑。行业里混的老销售讲,最早雷军、小鹏、李想这些人“其实买的第一电车都是Model S。”不少底层技术路径干脆买台特斯拉拆了再拼,这事在供应链群里早就不算秘密。听说今年比亚迪精装版还特地优化了前悬挂衬套,网上流传说这个设计其实是参考了特斯拉德国工厂的改进方案,但咱没证实过。
你要说小米YU7是不是颠覆者,车友群里已经吵翻天。有人说销量破纪录,肯定要追着特斯拉下台。但江浙那边的渠道师傅说:“小米好是好,但底层代码跟华为那个算法还不是一回事。”有人吐槽新车无线充电板太鸡肋,夏天手机烫手,车厢里又没单独风道。“小米是挑战者不假,但想改游戏规则,哪有那么容易?”
行业里流传一句:真正持刀开路的是那些敢自建工厂、做自研压铸、连上供应链都打一体化的巨头。特斯拉就是这种,硬生生把硅谷软件、自动化流水线一锅烩,旁人只敢跟着抄。别说国内,就是米国那边Fisker、Lucid都被前浪拍死,谁叫人家特斯拉赶上了政府补贴的黄金窗口期。
前阵在杭州湾工业区里,听有人说广汽S7为什么做成“番禺揽胜”?技师开玩笑:“领导说,像豪车卖得就好。”这事儿其实挺普遍:无论是领克900还是极氪9X,都拼个大气外观,管它是不是模仿。还有倒是特斯拉,兴许是先机抢得好,那时候电动车全球都没几辆。听销售说:“特斯拉从0到1,吃的不是技术,吃的是胆子。”
产业圈里有一八卦,说中国车企一味追求低价和快节奏出新,实际压的就是工厂打工人。蔚来、小鹏那些新势力,员工月加班铁定破100小时,传统的吉利、奇瑞也跑不过70小时。说实话,这种拼命三郎状态换来的就是品控拉锯,有师傅开玩笑:“加班加到头,也就多了个天窗配置。”
冷门一点的消息,据说有电子厂商把国外车型拆开分析,尽可能全用国产材料,外壳模具再拼个新造型。这种玩法在家电圈里流行好多年,反正总能做出个“平替”,汽车圈晚跟一步。
至于行业里怎么出个像特斯拉那样的“鲶鱼”?有师傅讲:“现在谁敢砸几亿造个完全没见过的东西?上头要求留神风险,下头卷得四脚朝天。”要真干点颠覆性事,钱和胆都得全齐,资本市场恨不得半年就见回头钱,别提什么等16年盈利那种美国梦。
有次和二手车行喝茶,伙计吹牛说:“只要你车像点豪车,二手车群一天能接十个询价。”这几年新上的“豪车外观平替”车型遍地都是,有时候用户根本不计较底层技术谁优谁劣,看着体面能用,便宜就行。归根到底,现在哪家车企都在现有路数上磨细活,没人敢一下子搅乱整个池子。
说到最后,家门口的老王还是感慨:“新能源车好是好,就是天天熬夜干活不见钱。”他家儿子前阵子请了两天假,说实在顶不住,工厂里快节奏快得让人心慌。“以后谁能整出点新鲜玩意,不用老跟着特斯拉抄,咱们厂打工仔有盼头才是真。”
顺便一提,那个群里的理想车主,最近在朋友圈晒了一张刚换掉的副驾气囊。听他说,售后师傅边装边念叨,“这玩意用料还没上一批的结实!”新旧配置之间的小插曲,也就成了有车人饭后闲聊的调侃。多少事,还在琢磨——到底啥时候,国产真正能超越?还是继续在内卷里折腾?这事,没人真说得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