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金山区漕泾镇蒋庄村,一棵树龄超百年的女贞树曾是村民老吴祖宅的“守护者”。
如今,这棵古树被移植到附近的欢娱寺,为丰田雷克萨斯新能源工厂腾出空间。 项目方考察时,不仅要求土壤成分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还曾试图将古树融入工厂设计,最终因流水线布局无奈放弃。
这场“树与工厂”的博弈,折射出跨国企业对工程细节的极致追求,更暗示着金山这片土地的战略价值。
4月22日,上海市与丰田汽车的战略合作协议尘埃落定。 雷克萨斯纯电及电池研发生产公司正式落子金山,总投资146亿元,计划2027年投产首款车型。
这是继特斯拉之后,上海引入的第二个外商独资新能源整车项目,也是丰田首次在华独资建厂。
签约仪式上,日本高管反复提及“中国速度”和“上海效率”——从去年10月启动前期准备到今年4月完成土地摘牌,金山团队以“24小时线上线下联合办公”破解了控规调整、地上物搬迁等难题,甚至创下电力设施迁改的“超速纪录”:3.5公里排管、6.6公里电缆铺设仅用60天。
长三角心脏的“磁场效应”
为何全球汽车巨头纷纷押注金山? 答案藏在长三角的版图里。 金山地处沪浙交界,1小时车程覆盖宁波零部件集群、常熟丰田研发中心和上海智能驾驶企业,形成“近地化采购”的黄金三角。
区内现有159家汽车产业链企业,96家规上企业中不乏专精特新“小巨人”,覆盖研发设计、电池制造到数据分析全链条。
一位供应链人士透露:“丰田要求本土化率超95%,而长三角的成熟配套让这一目标触手可及。 ”
更隐秘的竞争在于技术话语权。 雷克萨斯工厂不仅是产能基地,更是丰田固态电池和氢能技术的试验场。
金山碳谷绿湾早已布局氢能储运和燃料电池研发,与丰田的环保战略不谋而合。 项目规划显示,工厂将应用“划时代的生产技术”,目标直指2026年续航破千公里的LF-ZC车型。 有业内人士戏称:“这里既是制造车间,更是未来出行技术的军火库。 ”
从“化工重镇”到“智造高地”的突围
十年前,金山还是上海人眼中的“化工区”。 如今,一场“南北转型”的产业革命悄然发生。
区内传统化工、轻工企业通过数字化改造提质增效,低空经济、智能网联等新赛道快速崛起。
金山区领导坦言:“我们缺的不是土地,而是链主企业。 ”雷克萨斯的落户补上了关键一环——作为“链主”,它倒逼本地供应商技术升级。
上海龙创汽车设计董事长王珣形容:“过去我们像没有指挥的乐队,现在终于有了节拍器。 ”
产业链的“磁吸效应”已显现。 滁州多利科技为特斯拉、比亚迪供货,近期计划在金山设厂;日本东丽、富士电机等丰田系供应商频繁考察。
甚至连餐饮老板都在打听:“该在哪儿开日料店? ”而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紧急申报新能源汽车专业,筹划与雷克萨斯共建“订单班”,将电池管理、智能驾驶纳入课程。
营商环境里的“金山速度”
项目推进中,一群人的执着令人惊叹。 国网上海金山供电公司项目经理金健伟带领团队,在雷克萨斯地块上演“生死时速”:涉及高速公路、河道、输油管的管线工程,常规需4个月,他们硬是60天完工。
新金山发展公司总经理彭喜军更化身“全能管家”,从员工居住证办理到供应链对接事无巨细。 “日本人连百年水文数据都要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我们必须比他们更较真。 ”他说。
这种较真被写入政策基因。 金山区发布的营商环境8.0版方案,提出从“便捷服务”到“增值服务”的六个升级。
针对雷克萨斯项目,他们首创“容缺受理+并联审批”模式,土地摘牌前已完成控规调整。 有企业感叹:“在别处跑半年的手续,这里喝杯咖啡就解决了。 ”
当百年古树与新质生产力相遇,金山的故事不再局限于一座工厂。 这里是传统制造业转型的显微镜,更是全球汽车业重构的试验场。
从化工围城到智造高地,从配套跟跑到技术领跑,一场关于产业话语权的暗战正在黄浦江畔悄然上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