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50万以内飞度无敌”的豪言犹在耳畔,现实却给了本田一记重拳!新销量数据显示,2025年7月,昔日小型车王者飞度仅售出75辆,排名跌至第76位,与月销破万的辉煌形成天壤之别。这不仅是飞度的困境,更是本田在华整体销量持续下滑的缩影。
销量滑坡,两大合资承压
7月,本田中国终端销量仅44817辆,同比下滑14.75%;1-7月累计销量359969辆,形势严峻。两大合资品牌——东风本田与广汽本田,双双陷入前所未有的挑战期。
东风本田的日子尤其艰难。其执行副总经理潘建新在内部会议上直言:“我们已经身处生死局,退无可退!东风本田站在生死存亡的悬崖边缘!” 数据印证了这份焦虑:2025年上半年,东风本田销量同比暴跌37.4%,连续六年下滑,成为东风集团旗下降幅大的板块。燃油车时代的主力思域,上半年销量骤降42%,仅剩CR-V苦苦支撑。
广汽本田同样压力山大。6月销量同比下滑12.61%,上半年累计下滑25.63%,成为广汽集团表现滞后的业务单元。其新能源车型P7月销也仅在百辆级别徘徊。
新能源转型遇阻,产品力受质疑
为何本田在华遭遇滑铁卢?核心在于新能源转型步履维艰,产品力未能跟上市场节奏。
东风本田寄予厚望的“稳油促电”战略成效不佳。燃油车优势不再,新能源车型则屡屡碰壁。早期“e:NS”系列因“油改电”本质难以获得认可;新品牌“灵悉”首款车型灵悉L,因设计争议及激烈竞争,上市半年销量不足千辆;高端品牌“烨”下的S7,初始定价近26万,市场反应冷淡,40天内被迫官降6万至19.99万起,暴露了对中国新能源市场的误判,品牌溢价光环已然褪色。
广汽本田P7同样面临定价偏高、竞争力不足的问题,其“19.99万元致敬雅阁”的营销,在惨淡销量面前显得尴尬。
高层震动,变革迫在眉睫
面对困境,两大合资品牌管理层开始震动。潘建新在东风本田内部疾呼“干部作风是决定生死的后一张牌”,并强调“高产出者高报酬、低产出者低收入、无产出者则退出”,试图通过内部管理改革激发活力。广汽本田则迅速调整,中方一把手李进被调离,由广汽丰田经验丰富的高洪祥接任,期望借鉴成功经验扭转局面。
结语
从加价神车到销量惨淡,本田在华的困境是内部对市场变化反应迟钝、新能源战略失误的然结果。潘建新的“生死局”宣言是警钟,更是动员。在国产品牌强势崛起、新能源浪潮席卷的当下,本田能否放下身段,真正拿出打动中国消费者的产品,是其能否走出低谷、重获生机的关键。这场“向死而生”的突围战,结果令人关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