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班路上,我刷手机看到极氪9X上市的新闻,老实说,脑子里第一下蹦出来的就是“这得卷出多大动静?”现实还真没让人失望——短短13分钟,大定订单破万,这种气势,放在市面上,简直跟抢春运火车票差不多。浙江吉利控股集团的大佬杨学良都赶紧发文庆祝一把。网友们炸开了锅,说什么的都有,我也禁不住点进去凑了凑热闹。
但谁曾想,风头正劲的时候,另一个熟悉的品牌突然也跳了出来。比亚迪腾势方程豹那边的总经理赵长江,突然发了一句看似随意实则意味深长的话“9x?ybyl。”大家都在猜,这到底是什么梗。有人说,这“ybyl”拼音缩写不就是“要不要脸”嘛?话说得挺冲。也有人揣摩,这或许是“约不约了”,意思可能是想约极氪比一比。场面一下子起了波澜。看评论区就知道,支持、质疑、调侃、八卦混作一团,仿佛一下子回到了小时候学校操场遇到跳绳比赛前的气氛,暗流涌动,又都有点跃跃欲试。
我细想这事,其实让人感慨。车企的竞争越来越开放,倒是给大家茶余饭后添了不少谈资。不过做品牌,公众场合说话还是得稳一点。毕竟极氪9X的定位和腾势N9其实挺重叠,都是瞄准那批既想要豪华感又不介意多花钱的用户。两家主打的产品撞正面,话语风格就容易擦枪走火,一不小心就得罪了路人。赵长江那句话后来不知是隐藏了还是直接撤了,现在在网上怎么都搜不到,给人一种“说了又没说”的飘忽感。就像小时候班里俩调皮同学口角几句,老师一进来,啥事都没了,留给吃瓜群众无尽的猜测和讨论。
再回头看极氪9X的表现,真是火得让人心痒。公开数据显示,中国新势力品牌中,能够在这么短时间内获得上万订单的屈指可数。这背后其实映照着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热度。根据中汽协2023年底的数据,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超过30%,预计2024年还会持续攀升。用户买车时,越来越在意智能配置、空间、服务体验,全都在向以前只有高档合资车才能给到的细节卷过去。这部分用户,钱包硬气,对品牌和设计的要求也高,所以极氪9X和腾势N9在这场对决里,别只看价格,造型、配置乃至售后政策,每一点都能成为他们互搏的筹码。
每次看到这些品牌大战,不免联想到生活里那些明里暗里的较劲时刻。你和朋友下棋,本来是切磋,可一言不合激起点火花,气氛就热闹了。车圈的故事也是如此,虽然台前风光无限,幕后却都是一番暗流。只是,这样的热度和话题,要是能转化为进步,最终最大的受益者,其实还得是我们消费者。可不,谁不希望买车的时候有更多选择权?有这些品牌彼此盯着,大家创新提速、服务跟上,市场就活泛了,买家也能高高兴兴少掏“冤枉钱”。
反观赵总的高调发言,虽然有人说话风尖锐了些,可也侧面反映了这个行业的压力与激情。只是团队和行业领军人物发声,还是得有点边界感。毕竟互联网没有删号后悔药,每个非正式的言论只要上了热搜,都有可能被放大。网友的解读其实也很真实,有的看热闹,有的则开始思考品牌格局和行业道德。如今评论见不到了,却更唤起了人们对事件原委的好奇心。人就是这样,被删除的内容总有一种“越删越想看”的魔力。
在新能源车的战场上,数据和口碑是胜败手。纵观极氪与比亚迪的恩怨情仇,大家都清楚,未来这个市场,只会越争越紧。无论发布会场面如何热闹,或者言语间多有挑逗,但产品的每一个小细节,终归还是要经住市场和用户的检验。到头来,是不是“ybyl”,选票其实还是握在咱们消费者的手里。每逢这种事件,我总觉得乐在其中一边看热闹,一边等着时间和销量来决出谁是真正的赢家,该来的彩蛋绝对少不了。有时候,汽车圈的比拼就和我们生活中的小矛盾一样,不妨多点幽默与善意,各自亮出实力,比的还得是真功夫。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