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比亚迪八月份卖了多少车这个事儿,已经不能叫新闻了,这得叫“天劫”。快四十万辆,这个数字扔出来,太阳都要一个趔趄,三体人看了都得重启一下系统,检查一下是不是宇宙规律出了BUG。这不是销量,这是冲着所有同行的脸上甩泥巴,而且是那种带沙砾的,能把人脸皮搓下来的泥巴。
不装了,摊牌了,整个车圈现在就是个大型蛊池,所有车企都是里面的毒虫,以前大家还讲究点到为止,互相喂两招,现在比亚迪直接不当人了,它选择当那个往蛊池里倒硫酸的坏种。要么成仙,要么成盒,中间态?不存在的。
我们来盘一盘它这个离谱的“香火”是怎么来的。王朝和海洋这两个系列,就像两个精神状态不太稳定的修仙者,加起来一个月干了三十四万辆。尤其是秦系列和海豹,一个月各自干了六万和五万多。什么概念?就是你以为人家在卖车,其实人家是在搞批发,还是那种不要钱的批发。我作为一个开车十几年的中年人,现在上路都有点恍惚,以前是大众套娃,现在是比亚迪连连看。红绿灯一停,左边秦PLUS,右边驱逐舰05,后面跟个宋,我夹在中间,感觉自己像个误入宗亲大会的外姓人,压力很大。
这种打法,说白了就是掀桌子。当所有友商还在琢磨怎么把蛋糕做得更精致、奶油用料更高级的时候,比亚迪的选择是直接把餐厅爆了,然后蹲在废墟上卖压缩饼干。它告诉你,别谈那些虚的,我这个饼干,管饱,便宜,量大,还送你一瓶矿泉水。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我真的会谢,这还让别人怎么玩?!
再看它搞的那些新品牌,什么腾势、方程豹,一把子整活。比亚迪现在搞这么多牌子,感觉就像一个人突然有好几个微信号,你都不知道哪个是跟他谈工作,哪个是跟他聊骚的。腾势D9,这车是典中典,机场门口的VIP通道都快被它盘出包浆了,成了中年老板们的任意门。方程豹呢,就是个刚从健身房出来的肌肉猛男,上来就是卧推三百公斤,也不管你看不看得懂,就问你怕不怕?豹3一个月卖九千多,说明大家嘴上说不要,身体还是很诚实的,都喜欢这种简单粗暴的快乐。这让我想起了我楼下那家总是在打折的超市,老板的表情永远那么痛苦,但生意永远那么好。可能这就是商业的本质吧。
这种操作,你说它是深思熟虑的布局吧,它又显得特别随心所欲;你说它是胡来吧,它每个子品牌又能精准地找到自己的饭票。这种感觉,就好像一个学渣考试,选择题全选C,结果发现标准答案就是CCCCCCC,你说气不气人。
最后说说仰望。诶,这就有意思了,一个月卖四百多辆,很多人说这不就是个笑话吗?是是是,你说的都对。但你没搞懂,仰望这玩意儿,它根本就不是车,它是比亚迪立在山顶的图腾柱,是用来证明自己已经“得道飞升”的法器。U8那个原地掉头,主要功能不是掉头,是让你发朋友圈,是社交货币,是金钟罩铁布衫。你不需要拥有它,你只需要知道它的存在,然后就能心安理得地走进4S店,提走一辆秦PLUS,并感觉自己也沾染了一丝“仙气”。这就是品牌玄学,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这种爱真的很特别。奔驰最值钱的是车标,仰望最值钱的就是那个“仰望”的姿态本身。
写到这里,我突然发现我对比亚迪好像没什么恶意,我只是单纯地享受这种掀桌子的快感,可能我骨子里就是个混乱乐子人。
所以,别再分析什么技术路线、市场策略了。今天这个局面,已经脱离了商业分析的范畴,进入了玄幻小说的领域。比亚迪的崛起,不是技术的胜利,而是认知的胜利。它深刻地解构了中国市场的本质:你所谓的高端、智能、自动驾驶,在“老头乐”面前,统统不堪一击。只要大爷躺得快,L4自动驾驶的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消费者要的不是那些PPT上的花里胡哨,他们要的就是“便宜”、“大碗”、“看起来很牛逼”。加大,加大,再加大。便宜,便宜,再便宜。
所以,比亚迪成功的秘诀到底是什么?是他真的在乎技术吗?不,是他悟了,他明白了,打败魔法的最好方式,就是成为雷电法王杨永信,手握电门,专治各种不服。这已经不是鲶鱼效应了,这是哥斯拉进了新手村,同行看了不是傻了,是心态爆了,哭晕在厕所,连夜商量着要不要转行。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