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门把手、玻璃天幕、智能大连屏 是“新能源三大傻”

在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的当下,隐藏门把手、玻璃天幕、智能大连屏这三大设计成为了众多车企竞相追逐的亮点,号称给用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科技感视觉享受。然而,当我们深入审视这些看似炫酷的设计时,会发现它们背后隐藏着诸多安全隐患,甚至被燃油车主,戏称为“新能源三大傻”……当然也有不少新能有车主反驳称其是“吃不到葡萄”。

隐藏门把手、玻璃天幕、智能大连屏 是“新能源三大傻”-有驾

笔者作为新能源车主,虽然认为汽车的安全设计应永远排在第一位,这些看似“面子工程”的设计不应该成为厂商争先炫耀的对象。 但当真正站在车主角度,这些设计确实在购车冲动上很有杀伤力。

隐藏式门把手 从超跑到全民跟风

隐藏式门把手最早于1952年在奔驰300 SL车型上出现,最初作为豪华车的尝鲜设计,以小众形式存在,因其设计美观、避免破坏车身整体曲线且有利于降低风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仅有日产GT - R、奔驰SLS AMG等少量超跑或超豪华车型采用。

隐藏门把手、玻璃天幕、智能大连屏 是“新能源三大傻”-有驾

但随着汽车产业进入电气化和智能化转型阶段,以特斯拉牵头,众多品牌从追求外观科技感、降低风阻和营销等角度出发,大量采用隐藏式门把手,并衍生出按压弹出式、电控弹出式、触控感应式三大类。然而,国内外长期缺少相关的法规标准,使得该功能在极端场景下暴露出诸多问题。

隐藏门把手、玻璃天幕、智能大连屏 是“新能源三大傻”-有驾

从用户使用体验来看,隐藏式门把手给很多人带来了不便。打车时,乘客往往不会开门,网约车司机不得不花费时间教顾客如何开门。河南都市频道的调查显示,网约车场景中隐藏式门把手的误操作率高达60%,司机日均教学次数超过12次。艺人王大陆也曾因不会开特斯拉车门,与司机发生冲突。

隐藏门把手、玻璃天幕、智能大连屏 是“新能源三大傻”-有驾

更严重的是,隐藏式门把手存在安全风险。在碰撞、起火等事故中,容易造成断电现象,使电动式外门把手、电动式车门内把手失效,增大救援及逃生阻碍。国内外均出现过因隐藏式门把手缺陷导致的伤亡案例,如2019年特斯拉Model S的一起交通事故以及今年3月小米SU7高速碰撞事故中,隐藏式门把手未能及时打开,都成为了关注焦点。

为此,工信部官网公开征集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意见,强调要强化汽车车门外把手在事故场景的安全逻辑,增加机械或者断电保护等安全冗余设计要求,保证车门系统在断电、碰撞等事故中能够开启,规范隐藏式车门内把手、应急式车门内把手易于识别的安全标志,保证车门把手的结构强度等。

隐藏门把手、玻璃天幕、智能大连屏 是“新能源三大傻”-有驾

玻璃天幕 曾梦想开车看星星 却不料被晒得眼冒金星

玻璃天幕以其“科技感”“星空顶”等宣传话术,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让车内乘客能够享受到开阔的视野。然而,在实际使用中,玻璃天幕暴露出了诸多问题。

隔热性能差是玻璃天幕的一大短板。夏季时,阳光直射会使车内温度飙升,即便配备遮阳帘,车内依然难逃“蒸笼”体验。某品牌车型夏季正午时分车内温度可达65℃,即便配备遮阳帘,体感温度仍超过40℃。这不仅影响了乘客的舒适度,还增加了空调的能耗,降低了车辆的续航里程。

隐藏门把手、玻璃天幕、智能大连屏 是“新能源三大傻”-有驾

另外,玻璃天幕还存在易爆裂的风险,一旦玻璃破裂,不仅会影响车辆的正常使用,还可能对车内人员造成伤害。而且,其维护成本较高,玻璃的更换费用动辄上万元,胶条老化导致的漏水问题也长期存在。

在安全方面,玻璃天幕减少了车辆顶部的结构强度。相比传统的金属车顶,玻璃天幕在发生翻滚等事故时,对车内人员的保护能力较弱。某头部车企实验室数据显示,全景天幕在翻滚测试中的破损率,是传统金属车顶的3.2倍。一些用户呼吁,车企应该标配物理遮阳装置或强化玻璃安全标准,避免为了颜值而牺牲用户的舒适和安全。

智能大连屏 触控延迟盲操困难

智能大连屏也是新能源汽车的一大特色,它将空调、灯光等功能集成于中控屏,提升了车内的科技感。然而,这种设计却给驾驶安全带来了潜在威胁。

特斯拉引领的“去按键化”风潮,让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需要通过触控屏幕来操作各种功能。

隐藏门把手、玻璃天幕、智能大连屏 是“新能源三大傻”-有驾

这增加了操作的复杂性和分心风险,尤其在紧急情况下,触控操作的延迟性和盲操困难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许多用户多次吐槽智能大连屏,要求必须要有实体按键。毕竟实体按键具有触感反馈,驾驶员可以通过盲操快速找到并操作相应的功能,而无需将视线从道路上移开。相比之下,智能大连屏的虚拟按键在操作时需要更加专注,容易让驾驶员分心。

再炫酷的科技感 也抵不过一次平安抵达

隐藏式门把手的标准缺失、全景天幕的安全漏洞、智能大连屏的交互风险,这些问题的共性在于:当技术进步沦为营销话术,当创新变成噱头竞赛,行业正在丧失对汽车本质的敬畏。真正的科技进化,应该建立在安全冗余的基础之上。毕竟,再炫酷的科技感,也抵不过一次平安抵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