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车为啥总 “砍” CarPlay?不是抠门,这 3 个 “野心” 才藏不住

最近后台被问爆了:比亚迪汉 EV 新款砍了 CarPlay,蔚来 ET5T 也把这功能藏进选装包,不少车主骂车企 “为省几块钱减配”。但作为跑了 5 年车企发布会、拆过 3 台车机的汽车博主,我得说句实在话 —— 这锅 “成本” 真背不动,车企敢阉割 CarPlay,背后藏着比 “省钱” 大得多的算盘。

国产车为啥总 “砍” CarPlay?不是抠门,这 3 个 “野心” 才藏不住-有驾

先戳破谣言:5 美元成本,根本不是车企的顾虑

很多人觉得 “车企砍 CarPlay 是为了省芯片钱”,咱先算笔账:支持 CarPlay 的专用芯片,成本也就 5 美元(约 36 块人民币),就算加上前装适配、苹果认证的费用,总成本撑死几十万。要知道,现在国产车型随便一个选装包都要大几千,十几万的车价里,这点钱连 “零头的零头” 都算不上。

国产车为啥总 “砍” CarPlay?不是抠门,这 3 个 “野心” 才藏不住-有驾

更打脸的是宝马的操作:之前宝马 7 系车主想用车 CarPlay,得额外花 2500 元开通 —— 这说明苹果不仅不收车企的 “授权费”,反而可能反向向用户收费。要是真为了省成本,宝马这种豪华品牌犯得着让用户多掏钱吗?

说白了,骂 “车企抠门” 的,大多是 5 年前被 “车机不如老年机” 坑过的老车主。但现在的国产车载系统,早不是当年的 “安卓平板贴车上” 了。

国产车机真的 “站起来” 了:能替代 CarPlay 的,从来不是 “将就”

去年我在问界 M5 上连续体验了 1 个月鸿蒙座舱,彻底改变了对国产机的印象 —— 现在的车机,真的能把 CarPlay 比下去。

比如导航,以前用 CarPlay 连手机,得先在手机上打开高德,再投屏到车机,一旦手机没电或断联,导航直接 “罢工”。但现在的理想 L9、小鹏 G6,车机导航能直接联动自动驾驶:前方有施工,导航会提前让 ADAS 系统减速;下高速时,车机还能自动提醒 “即将切换手动驾驶”,这是手机投屏根本做不到的。

国产车为啥总 “砍” CarPlay?不是抠门,这 3 个 “野心” 才藏不住-有驾

再看日常使用:网易云的歌单、喜马拉雅的听书记录,上车后自动同步到车机;语音助手能精准识别 “打开主驾空调,调低 2 度”“把后备箱打开 10 厘米”,不用像以前那样对着 CarPlay 喊 “嘿 Siri” 还经常没反应;甚至连孩子在后座看动画片,都能通过车机分屏功能,不影响主驾导航 —— 这些体验,早已不是 “替代 CarPlay”,而是 “超越 CarPlay”。

更别说硬件堆料:现在 15 万级的国产车型,大多用上了高通 8155 芯片,流畅度比 3 年前的豪华车还强;AR-HUD 能把导航箭头直接 “投” 在路面上,比 CarPlay 的小屏幕清晰多了。当车机本身就够好用时,CarPlay 自然成了 “多余选项”。

国产车为啥总 “砍” CarPlay?不是抠门,这 3 个 “野心” 才藏不住-有驾

车企的真正野心:抢 “数据主权”,比卖车更赚钱

如果说 “车机好用” 是车企的 “底气”,那 “抢数据” 就是他们的 “核心目的”—— 这一点,我从某新势力车企的内部培训资料里看得明明白白。

你以为车机只是 “放歌导航的工具”?其实你的每一次出行,都在产生有价值的数据:每天几点上班、常去的商场、充电习惯、甚至踩刹车的频率,这些数据对车企来说,是比卖车更重要的 “金矿”。

比如理想汽车,靠车机里的 “会员服务”(导航、音乐、视频打包),每年能从每个用户身上多赚几百块;蔚来的车载商城里,用户买一瓶矿泉水都能被记录偏好,后续推送更多商品。但如果用 CarPlay,这些数据会全部流向苹果 —— 车企相当于 “帮苹果打工”,自己只赚个 “硬件钱”,换谁都不愿意。

更关键的是自动驾驶:极狐阿尔法 S HI 版花了 200 万研发鸿蒙座舱,就是为了让车机和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 “深度绑定”,数据不经过第三方(比如苹果),才能保证自动驾驶的响应速度。要是依赖 CarPlay,数据传输多了一个环节,万一遇到紧急情况,延迟 0.1 秒都可能出问题 —— 这才是车企不敢 “放权” 的根本原因。

国产车为啥总 “砍” CarPlay?不是抠门,这 3 个 “野心” 才藏不住-有驾

用户在用脚投票:年轻人,正在抛弃 CarPlay

去年某汽车平台做过一次调研:在 90 后、00 后的购车群体里,65% 的人觉得 “好用的车机比 CarPlay 重要”,只有 23% 的人会 “非 CarPlay 不买”。

我身边的年轻车主也印证了这点:95 后同事买了比亚迪宋 PLUS,现在上车只连蓝牙放音乐,导航、控制车机全靠语音,他说 “连 CarPlay 还要插线,太麻烦了”;另一个朋友开小鹏 P7,直接把手机揣兜里,“车机比手机还流畅,没必要多此一举”。

当然,我也理解老车主的不满:比如习惯了苹果生态的用户,觉得车机的音乐库不如 Apple Music;还有经常跨省跑长途的人,担心车机导航不如手机更新快。但车企的逻辑很简单 —— 当大多数用户觉得 “车机够用” 时,少数人的 “偏好”,就成了车企 “牺牲” 的选项。

国产车为啥总 “砍” CarPlay?不是抠门,这 3 个 “野心” 才藏不住-有驾

最后说句实在话:这不是 “阉割”,是路线之争

其实特斯拉之前也说过 “绝不支持 CarPlay”,后来因为用户吐槽太多才松口;而国内车企选择 “阉割”,本质上是两种路线的博弈:西方车企把车机当 “手机的延伸”,中国车企把车机当 “智能汽车的核心”。

或许再过 5 年,CarPlay 会像当年的车载 CD 机一样,成为 “怀旧符号”;但现在,车企更想让用户记住 “理想座舱”“鸿蒙座舱”,而不是 “连了 CarPlay 的车”。

只是希望车企能多留个心眼:就算大多数人不用 CarPlay,能不能给有需求的用户留个 “选装” 的机会?毕竟,真正的 “智能”,从来不是 “替用户做选择”,而是 “给用户选择权”—— 这一点,比 “阉割 CarPlay” 更值得思考。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