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我就想说,你知道吗?在我最近一次打电话给车厂维修工傅哥时,他随口说,像现在流行的高速充电,第一个小时就差不多能搞个四五百公里续航。这让我瞬间想到,行业数据估算——快充能到200~300kW,实际上对电池要求很高,成本也在飞跃。傅哥还跟我讲,换电站也快变成普通加油站的节奏了,无非就是把电池拆下来,放到换电箱里,就像你去便利店换瓶水一样方便。
在这个背景下,咱们常用的车其实没有那么普通。比方说,同价位的几款电动车,差异其实挺大的。在百公里电耗方面,一台车可能需要15kWh(估算/体感),另一台同样价位的用18kWh,日常用下来,电费差个几百块一年。你问我这些差异到底有没有实操意义?是有的。某头部品牌的续航表现比另一款稳健得多,尤其是在极端天气或者高速长途时,就能明显感受到。
说起供应链,我得科普一下:你买到的车里很多螺丝、线束、芯片,都是个大拼图。很多公司就像准备一份美味的披萨,先冻好料(零件),再一层层组合。可问题是,像电池模组的原材料成本,从去年开始涨了至少30%(估算/样本少),供应紧张让很多厂商都得重新排队甚至舍弃某些零件。特斯拉的电池生产线,说到底也是自给自足,才可以更好掌控成本。反倒像我认识的一个小工厂,直接靠摸索,一个月能多挣个几块钱,因为配件涨价后缩水了利润。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追觅的首款超跑渲染图,那个流线设计,算不上特别惊艳,但确实是高端酷炫的味道。今年年底CES见真章的消息出来时,我还在想:这个价格能对标超跑,真是个大挑战。
对比:我试试用记忆中的资料说个数吧,超跑性能配置——极速大概在350~400公里每小时(估算/样本少),0到百公里加速时间或是在2.8秒左右。再对照,比亚迪的仰望品牌,能跑到300公里每小时但要价也得几百万。而追觅的计划,目标直指四百多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这,得靠啥?用料、调校、材料都得是最牛的。似乎他们打的算盘,就是硬刚行业巨头,可这个想象空间太大了。
我来猜猜:追觅为什么会敢不要按部就班,直接跳到顶级超跑?是不是觉得,国内市场用户越来越喜欢被炫耀的速度与光,品牌也想打造未来感这种标签?其实也有可能,他们在国外布局上也很敏锐——像他们计划把工厂放在德国柏林附近,似乎是想沾点欧洲的豪华制造光。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不知道他们这次能不能赢得德国制造的认可(这段先按下不表)。
问一下:如果你正打算买这类超豪华电动超跑,你最看重什么?续航?速度?还是品牌背书?我心里其实打有个算盘——如果真能在2027年前把车量产,成本和时间都合理,把核心的材料调校好,那成功的几率会高很多吗?这就像做一桌大菜,材料讲究是第一步,但最后调味才最关键。
我还得说一声,最近我认识的销售说,追觅的销售渠道虽然全球布满点,但具体怎么铺开、谁来买单,还得时间验证。他们说,追觅已经在6000多个门店布好阵,但这些主要还是卖家电和日用品的,还没有完全切入豪车销售模式。就像特斯拉早期在美国铺网点一样,有点经验不足,怎么确保客户能体验到全套服务?这是个未知数。
说到这我突然想到:很多超豪华品牌的存在,除了盈利,更多像是技术象征,给整个集团背书。比如布加迪,真要盈利也挺难,反而它的品牌就是奢华代表,给高端系列加分。这点追觅是否也在模仿?在做一款能跑得快、技术够炫的超级车的是否也在意那光环效果?
你觉得呢?我还不明白,追觅这次能不能走出一条自己特别的路线。毕竟,行业门槛提高得快,谁都在拼命冲刺。而我私底下还在猜猜:他们会给车换个魔法色吗?那种变色漆、能变幻颜色的超跑,是不是下一波潮流的信号?这点,小细节可以摸到的地方,却还是个谜。
边写边想,追觅这次的工厂选址,其实我觉得挺关键。毕竟,造车这活不像做个APP那么简单,要真拼质量、拼速度、拼极限。你赞成用买一台超级跑车来定义未来的生活吗?还是说,这只是一场豪赌,因为没人真正知道成败的钥匙在哪里。
(这段话有点绕了,但我觉得这才是真实的行业状态——充满未知和猜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