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A6装了48V系统后,油耗从12降到8.5升?老司机聊聊这台5米长大车为何开起来像“螃蟹”一样灵活
高速上遇到一台新A6,车速120时悄无声息地从我旁边滑过去,发动机熄火了?等我打听才知道,现在这车低速能靠电机纯跑,听着挺玄乎,但实际开下来才发现,所谓的48V轻混不是什么噱头——这台3.0T V6百公里油耗真能压到8.5升,对四驱旅行车来说,这数字有点意思。
说起这套系统,核心其实就三样东西:一个18千瓦的电机、一块1.7千瓦时的小电池,再加个智能控制器。听起来简单,门道在工作逻辑上——减速时电机回收能量,起步时电机先动消除涡轮迟滞,巡航时符合条件就关发动机滑行。你在路上开着,很难察觉它什么时候在干活,只是偶尔会注意到,松油门滑行时发动机会自己停掉,踩下油门又瞬间醒来,整个过程顺得像呼吸。
动力配置上倒是给得挺足,2.0T、3.0T V6加插混版本都有。顶配那台V6输出367马力,扭矩550牛·米,1700转就能全部释放。这发动机服役十年了,这次做了不少改进——可变涡轮、米勒循环、优化喷射,听着都是些老技术,但组合起来效果明显。2000转以上那股浑厚声浪还在,不像某些车靠扬声器模拟,真实的机械音总归让人踏实些。
有个细节挺有意思,电机能额外提供230牛·米辅助扭矩,急加速时动力输出会线性很多。配合双离合变速箱,换挡又快又顺,动态模式下配合拨片用,参与感还可以。不过说实话,日常开这车大概率用不到拨片,系统自己判断得挺准。
quattro四驱系统这次改叫ultra,结构简化了但性能据说反而更好。核心变化是用多片离合器代替了托森差速器,好处是扭矩分配更精准,不需要四驱时能完全断开后轴,省大概5%的油。系统每10毫秒监测一次车况,综合15项参数判断,反应速度提升了50%,0.2秒就能完成两驱到四驱切换。
冰雪路面上这套系统表现挺机灵,车轮打滑前就提前接通四驱。选装运动差速器的话,还能把更多扭矩往后轴送,让这台行政轿车有点后驱车的味道。与宝马xDrive和奔驰4MATIC比,奥迪这套的特点在于“主动性”——它不光响应当前路况,还能通过导航数据预判前方弯道坡度,提前调整扭矩分配。比如GPS显示快进山路了,系统会保持四驱状态,攻弯时稳定性明显。
四轮转向系统算是这车的一个彩蛋。低速时后轮反向转,能把转弯直径减少1.1米,近5米长的车身掉头时轻松得像台紧凑轿车。高速时后轮同向转,变道稳如轨道车。这技术跟保时捷卡宴Turbo共享平台,硬件用的是电磁执行器,响应快也不用维护。
实际开下来感觉挺明显,停车场找车位时信心十足,高速巡航时车身姿态稳得出奇。系统还挺聪明,能判断你的驾驶意图——温和开的时候增强舒适性,激烈驾驶时提供更直接的动态响应。配合空气悬挂,动态模式下车身自动降低10毫米,整个感觉又运动了一截。
内饰方面,三块屏幕的布局现在算常规操作了——12.3英寸仪表、10.1英寸中控主屏、8.6英寸空调屏。MMI系统这次优化得挺到位,操作逻辑接近手机,支持拖动图标和多点触控。下屏专门控制空调和快捷操作,手写输入的位置设计得不错,正好是手臂自然放置时手指的落点,识别准确率也可以。
语音控制提升挺大,响应速度快了30%,支持自然语义理解。你说“我有点冷”它能明白你要调高温度,连续下几个指令也能一次性识别执行。相比特斯拉那种激进的全触屏,奥迪还是保留了一些实体操控,行驶中非关键功能的触控会被限制,防止分心,这点考虑得挺实际。
华为ADS 3.0自动驾驶系统加进来,硬件上配了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12个超声波传感器。理论上能达到L3级,实际应用中泊车场景的覆盖率提升了40%。自适应巡航不光能保持车距车道居中,还会通过“温和的转向干预”帮你改善驾驶习惯。弯道辅助功能能提前根据导航识别前方弯道,自动调整过弯速度。
泊车辅助比较实用,除了自动泊入车位,还能通过手机App遥控车辆进出车库。3D环视功能通过车身摄像头合成上帝视角,看周围障碍物一目了然。奥迪的策略还是强调“人机共驾”,不会刻意追求完全自动,系统状态和接管要求都会通过HUD清晰显示,不容易产生误解。
风阻系数做到0.23-0.24,同级里算很低了。半隐藏式门把手、尾部扰流边缘、全封闭底盘护板,甚至后视镜造型都在风洞里优化过。高速稳定性明显改善,时速到200空气悬挂会自动降低车身15毫米,进一步优化风阻。
NVH控制用了“声学舱”理念,钢铝混合车身、双层隔音玻璃、特殊吸音材料,车内静谧性提升了30%。发动机舱隔音做得到位,V6高转运转时传入车内也只是一丝沉闷轰鸣。48V系统纯电行驶时几乎无声,只能听到微弱路噪。系统会保留部分有质感的机械声,比如换挡时的排气回火,但过滤掉令人不悦的高频噪音。120巡航时车内噪音只有63分贝,接近A8的水平。
灯光这块,“灯厂”的活儿还是稳。鳞片式LED大灯由五条横线组成日间行车灯,解锁时灯光会像流水般依次点亮。高清矩阵LED技术每个前大灯包含32颗可独立控制的LED单元,能在保持远光开启时精确遮蔽对向驾驶员位置,夜间会车不晃眼。弯道辅助能根据方向盘转角提前照亮弯心,山路夜开很实用。
尾灯用了分体式结构搭配贯穿式OLED光带,动态转向灯设计挺有辨识度。当检测到后方车辆快速接近时,会自动增强刹车灯亮度提前警示,这种主动安全设计做得细。通过MMI能调整12种灯光场景,甚至编程专属的动态点亮效果,年轻人大概会喜欢这些玩法。
车身结构用的是第二代MLB Evo平台,钢铝智能混合结构。前舱盖、翼子板、四个车门都是铝合金,底板侧围用高强度钢,B柱关键部位用上了热成型钢。尺寸比上代更大但白车身重量反而降了,材料应用挺精准。前纵梁采用波浪形结构,碰撞时能有序折叠吸收能量。
轻量化的价值在弯道表现上能明显感受到,高刚性低重量让车身姿态很稳,转向精准度接近轿跑。日常泊车时轻盈的车头让你完全感觉不出这是台近5米的大车。国产长轴版针对中国市场加长了后排腿部空间,行政级标杆的定位还是守住了。
内饰用料没什么可挑的,中控台分层设计,上层软性材质包裹,中间铝制饰条,下层消光塑料触感细腻。储物格内衬绒布防止物品滑动异响,座椅用Valcona真皮,表面处理过柔软又好清洁。四区自动空调能学习不同时段的偏好温度,氛围灯30种颜色选择,亮度能根据室外光线自动调节。
整台车开下来,感觉奥迪还是把燃油车该有的机械质感保留住了,同时又加进去不少智能化配置。48V轻混让油耗降下来,四轮转向让大车变灵活,华为的自动驾驶系统也挺好用。对不想放弃驾驶乐趣又想要智能体验的人来说,这车大概算是个不错的选择。至于值不值,还得看各人需求,毕竟这个级别的车,配置拉满价格也上去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