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圈给我一种感觉,就是所有人都不想过了,只想拉着所有人一起死。
前有小米SU7直接把友商的底裤扒了当众展示,后脚零跑C10就端上来一盆滚油,说这底裤质量不行,我给大家表演个火烧连营。
零跑C10最近的战报特别有意思,说自己连续5个月交付过万。讲真,在这个时间点,吹销量是最没技术含量也是最危险的事情,因为现在车圈已经不是存量竞争了,而是黑暗森林。你喊一嗓子你过得不错,马上就会有三体人开着二向箔过来给你降维打击。所以这个“过万”背后到底是什么?是实力,还是最后的呐喊?
坏了菜了,零跑好像不装了,摊牌了。
他们发现,在如今这个技术名词比电费还便宜的时代,跟消费者聊什么800V、激光雷达、智能座舱,约等于跟一个饿了三天的人聊分子料理。人都要饿死了,你跟他说食材的后现代解构主义?人家只想知道,这玩意儿能不能填饱肚子,顶不顶饿。
所以零跑C10的逻辑就变得异常清晰,甚至有点返璞归真。它把所有车企用来“修仙”的资源,全部拿来干一件事:打造一个让中国家庭主妇和中年奶爸看了之后,能当场把购物车里所有东西清空,然后下单的“移动堡垒”。
这不是车,这是一个压缩毛巾。你看着不大,但扔到生活的琐碎里,它能瞬间膨胀成一个让你无可挑剔的生活解决方案。
你看它的空间,车长4米7多,轴距2米8多,这种数据放以前大家都要吹半天。但现在没人关心这个,因为数字会骗人。我作为一个真实的中年人,我告诉你真实的需求是什么。真实的需求是,当你在后排安上儿童安全座椅后,你老婆还能不能体面地坐旁边玩手机,而不是被挤成一张照片。是你的后备箱,哦不,是你的四次元口袋,能不能在塞进一个婴儿车之后,再塞进露营的帐篷、孩子的滑板车,以及你偷偷藏起来的两箱私房钱。
零跑C1t0说,能。后排座椅放倒,能塞进一辆自行车。全车给你搞了26个储物格,前门板能插大瓶矿泉水,中控台下面能直接把老婆的包扔进去,扶手箱里甚至能藏下高达模型。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理工直男思维造出来的车,他可能不懂浪漫,但他会用最朴素的方式告诉你:这个家,我罩了。
妈的,这才是人开的车!
再说配置,现在车企最喜欢整的花活就是智能座舱,屏幕一块比一块大,恨不得把电影院搬车里。有用吗?有点用。但对于一个被孩子哭声折磨到神经衰弱的家长来说,他最需要的功能,是座椅的材质能不能扛得住牛奶、果汁、番茄酱的轮番轰炸。零跑C10直接给你上了个婴儿能啃咬的有机硅材料,潜台词就是:你孩子随便造,吐奶了?一擦就没,主打一个皮实耐用。
这种感觉就像你买了个手机,别人都在吹自己的芯片算力多牛逼,能玩4K光追。结果有个老哥说,我这手机,能挡子弹。就问你怕不怕?
这就是典型的掀桌子式竞争。我不跟你聊那些虚无缥缈的“未来”,我就跟你聊“现在”,聊“当下”。我解决不了你的精神内耗,但我能解决你老婆因为车里太乱而对你产生的精神暴力。
写到这我突然觉得,把零跑比作成一个刚学会金钟罩铁布衫的武林新秀,是不是有点太中二了?但你别说,还挺贴切。它不追求那些花里胡哨的剑法,就是把防御力点满了,站在那里让你打,打完发现,诶,他还不怎么掉血。
所以你能看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零跑C10这车,它不光在国内卖,它还卖到欧洲去。很多人觉得这是个噱头,是“出口转内销”的营销。但你得明白,欧洲那帮人,尤其是北欧那帮,对车的要求有多变态。他们不关心你车机能不能K歌,但他们关心你车里的甲醛含量会不会让他家孩子的哮喘复发。他们不在乎你零百加速快不快,但他们关心你在零下20度的雪地里,电池会不会直接休克。
能在这种地方活下来,甚至连续几个月在海外卖掉上万台,本身就说明了一件事:这玩意儿的下限,高得有点吓人。它通过了中国、欧洲、澳洲三个地方的五星安全认证。这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同一个产品,要同时满足三个性格迥异、要求苛刻的甲方,而且三个甲方还都给你打了高分。三体人看了都气活了,这品控简直不讲道理。
对我这种国内用户来说,这就是在“蹭”国际标准的品控福利。你不用担心什么“国内特供版”的减配,因为人家压根就没准备两套生产线,一套糊弄自己人,一套去伺候洋大人。
所以,当别的车企还在卷什么“无图NOA”、“城市领航”的时候,零跑C10在卷什么?它在卷带娃的体验。当别人在吹嘘自己是“冰箱彩电大沙发”的时候,零跑C10已经快进到了“移动的育儿嫂”。
这种产品思路,其实是一种降维打击。我发现一个规律,任何高大上的技术,最终的检验标准,都不是实验室里那些穿着白大褂的工程师,而是菜市场门口那些开着老头乐、横冲直撞的大爷。自动驾驶的终极奥义不在特斯拉,而在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同理,一个家庭用车的终极形态,也不是看它有多少黑科技,而是看它能不能让一个家庭在周末出游的时候,少吵两次架。
说到长途出游,我一直没搞懂为啥高速服务区的泡面就那么香,这不科学。
那么问题来了,拿14万的预算,除了零跑C10,还有别的选择吗?有,当然有。比如长安启源Q07,哈弗H6,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但你会发现,它们的逻辑还是在“车”的范畴里打转。而零跑C10的思维,已经跳到了“家”的范畴。它不是在做一辆车,它是在做一个“第三生活空间”的解决方案,只不过这个空间恰好有四个轮子。
所以你会买它吗?这其实是个信仰问题。就像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你跟他聊内饰差、公差大,他会觉得你根本不懂什么是真正的科技。零跑C10没有这种品牌玄学,它的用户画像非常清晰:一群不想再折腾、被生活磨平了棱角、但还想给家人最好保护的“现代穴居人”。他们的核心需求,不是诗和远方,而是把这个“洞穴”打造得足够安全、足够舒适、足够能装。
所以,零跑C10的销量是真的吗?这个问题本身就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用一种近乎“自爆”的方式,撕开了15万级家用SUV市场的遮羞布。它没说什么颠覆性的话,它只是在重复一个最朴素的道理:造车,首先是造一个为人服务的工具。
它的存在,就是对着所有还在“整花里胡哨的”同行们大喊:别装了,摊牌吧,你们那套修仙的玩意儿,在柴米油盐面前,一文不值。要么成仙,要么成盒,中间状态已经没了。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