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M7预售,28.8万起!”这消息一出,网友们是真炸了锅,比东北炖大鹅还沸腾。甭管你是车圈老司机,还是凑热闹的“云购车”选手,头一回都被价格噶戳心了。你说这年头,动车票都能涨价,奶茶都能涨价,手机也是喊贵,车辆价格蹦出来个“28.8万”,真就是让人白眼翻成了西北风。可服务器一早就挂了,想付款的都登不上去。这一边抱怨贵,“忽悠人的吧!”另一边顺手下单直接顶配。这“吐槽声、兴奋感、数据帖”的三拼,硬是把华为这场汽车大戏整成了汽车圈的“春晚”,谁还敢出奇招?究竟这28.8万M7值不值,选装听着费钱但划不划算,配置表里藏着多少套路,今天整明白!
咱东北人有句话“贵不贵,先琢磨”,眼下M7就这么一块料在桌上,价格一出,立马成了舆论罗锅。你要说贵,有的是人直呼“忽悠人”,左一声“骗钱”,右一声“小心被割韭菜”。可再一服务器嘎嘣就崩了——这热度,dis冠军和销量冠军抢得那叫一个激烈!有人抱着“我就爱国产顶配”的心态,放着价格不管直接拔草。天价还是大众款?争议就像杀猪割肉似的,咔咔一条一条,根本停不下来。海报里“一小时卖出去十万”到底真的假的,官方又没发声,网络数据成了说书段子,吃瓜群众疯狂上演推理大赛“华子这数靠谱吗?”到底是真香还是虚头巴脑的炒作,一时半会儿还真没人敢笃定。
M7这波产品蛮复杂,分增程和纯电两大版本,五座六座还各有门道。光看增程系,五座版28.8万、六座版30.8万,差价两万,要是不差钱直接上六座。型号往下分PRO+、MAX和ULTRA。PRO+最大卖点是“无犄角外观”,激光雷达塞舱里,但问题来了城区智驾不支持!这让奔着“满级智驾”来的网友就地翻车,Pro+就像东北小品里那个“图便宜没好货”的梗,省钱失功能。“都这价了还不能城区智驾,谁买谁亏!”直接成了车圈经典吐槽。
MAX五座版32.8万,六座34.8万,升级了电池、空气悬架,纯电续航315km。ULTRA增程顶配更跑偏五座34.8万,六座36.8万,加主驾零重力座椅、娱乐屏和华子最爱AR-HUD。你要想啥功能都体验,起步就是34.8万。选装再加6000块上个“珊瑚红”……你买个红色车壳子,将来带媳妇丈母娘出门,艳压群芳,一路托举“国潮”担当。轮毂装啥也不用纠结,21寸熏黑版直接送,体验感拉满。再来后排娱乐、主驾座椅、踏板选装费一笔,Ultra直接全配,剩下点小钱还能省着花。
纯电系MAX、ULTRA,五座六座继续扯皮,两万一刀一刀割得刚劲。MAX五座两驱32.8万,六座34.8万,续航最长有710km,纯电MAX四驱加价还能上到36.8万。ULTRA直接顶配38.8万,啥功能都有。但不少人吐槽,纯电虽然香,可顶配上去离“M8”没差多少,性价比真得掂量掂量。
表面看极其“热闹”,可仔细琢磨问界M7的价格和配置,那就不是那么简单了。PRO+看似入门价最低,但城区智驾缺失成了硬伤。顶配ULTRA虽有一堆炫酷功能,但层层加码后价格已然奔40万去了。真要买个中配,选装一轮,价格还是直冲天花板。论坛里“伪低价”说法吵得热火,“你说你卖28万,啥都没,选装选下来就三十七八万了!”不少车主官网价没几个人能买到。再看服务器热度,半天登录不了不是热销,是畸形热度。大家是真的喜欢这个车,还是被炒作吸引进来的?这其中有多少是羊群效应,多少是真正消费者?反方观点也有“这价格谁买谁冤!”“没看头,还是等快降价吧。”汽车圈不少老炮也劝年轻人冷静,别头脑一热成了交智商税的“韭菜”。毕竟这些“伪选装自由”都是套路,临门一脚才发现钱包不够厚。
可偏偏剧情没那么简单。到了第二波,各路玩家突然发现问界M7的顶配其实拉出了国产豪华SUV的新标杆。这不是吹牛,AR-HUD、800V高压电机、零重力座椅、顶级内饰啥都有。买得起顶配的人多半图的就这“智能”加“舒服”,华子的智驾和智能座舱直接干翻不少合资竞品。再看市面同价位车型,蒙迪欧看着挺香,配置一比完蛋;理想ONE也自愧不如。M7顶配虽贵,但智能生态拉满,问界跟华为通讯、智能系统深度绑定,“买车送半部手机”的体验风靡一时。有人说“这价格虽贵,可配置真香!”甚至有部分人“宁愿咬牙贷点款,也得享高配!”
前期种草的小伙伴,也在试驾中陡然改观动力贼猛、悬架真软、空间一流、智驾特别精。再加上市第三方测评和部分高端玩家晒单,M7瞬间在一线城市带了一波“国产智能SUV”科普潮。身边老铁直呼“想省钱买入门,结果同级根本找不着对手;你觉得贵吧,顶配一上成了霸主,新鲜劲直接拉满。”正反观点、持币观望、冲顶配喘不过劲,这讨论热度直接“上头条”。
但这样“贵且先进”的热浪背后,也有一地鸡毛。高配虽好,可价格扎心,顶配与M8差价不过“小几万”,大家纷纷质疑M7是否定价策略不合理。有兄弟直言“这不是逼着我们选更高一级?M7顶配都奔着40万去了,还不如一步到位买M8。”选装套餐太多,光颜色、内饰、踏板、娱乐、座椅能把新手绕晕,实际买单不如预期那么简单。还有人担忧,等热度消退,价格到底会降不降?毕竟中国车市讲究“真诚”,套路多了消费者会反感。“服务器的火爆是下单热情?还是黄牛抢购?”更有悲观者说不定上市后打折,真心用户成了炮灰。每一个选配都像是“充钱才变强”的套路,买的人精打细算,最后发觉不如别家直给福利。再看华为汽车生态还在完善,鸿蒙智行到底能否撑住车主的期待?软件系统更新、智能座舱延后发货的新闻,就是给消费者提个醒。这种“看似平息实则暗藏危机”的乐观里,总让人心里打鼓,踩不实。
唉,你说这问界M7,真是让人“又爱又恨”。你要说它贵吧,确实贵出新天际,选装一圈一顿小刀,钱包血崩了还不一定心甘情愿。但你要说华子的智驾、舒适度、空间,那确实甩其他国产和合资几条街。这价格就像东北大碗铁锅炖,猛上一锅热气腾腾,多加一勺料(选装)、多来一把葱(顶配),吃得痛快但怕撑着。从选装到顶配,体验是真香,就是贵得让人喘不上气。不少网友夸得天花板上都要开花,直接顶配下单仿佛“赢麻人生”;但吐槽的也不少“当韭菜容易割秃,选装狠起来比高考志愿还难。”大家都觉得自己是人精,可到最后都怕变成“智商税交付能手”。网友互怼,厂商无动于衷,车圈里嗡嗡响,也算华为的魔法营销新高度。你要非说这价格合理,我先夸你精明,再夸厂商会玩,但愿下一次还有更好的价格等你来“薅羊毛”!
你觉得问界M7这价格真值吗?到底是华为智能坐舱和智驾能力让人乖乖掏钱,还是满屏的选装和高配只是套路?别的车企是不是该学学人家,套路整明白点,比谁能薅得起铁公鸡?你是铁了心“买智驾,买智能,硬刚顶配”;还是呱唧一声“割韭菜,拼套路,到底谁更能玩”?快来聊天吐吐槽,到底为啥大家越来越不敢轻易为汽车买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