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4日,权威机构J.D. Power正式发布了《2025中国车辆可靠性研究报告》,结果显示中国市场汽车整体问题抱怨率飙升到197个PP100,也就是每百辆车问题数,比去年又涨了7个点!这已经是燃油车质量连续两年下滑,三年累计恶化了好几个百分点。
评论区炸了锅:"我那辆开了8年的老车都没出过大毛病,现在新车反而问题一堆?""日系车不是号称开不坏吗?怎么也翻车了?"报告专门指出设计缺陷已经成为车辆长期质量的核心痛点,而且问题爆发期提前到了1-2年拥车期——这意味着你刚开两年的新车,可能就开始各种小毛病不断了!
那问题来了:那些号称"发动机故障几乎为零"的"铁打"品牌,真的还能开10年零大修吗?
这次咱就结合这份"史上最惨"质量报告,好好扒一扒这些品牌到底还靠不靠谱!
2025年质量报告"打脸"了谁?
燃油车怎么越来越不行了?
2025年10月24日,J.D. Power在上海发布的这份报告,可以说给整个汽车圈扔了颗"深水弹"。报告调研了22,941位车主,购车时间在2021年2月到2024年6月之间,涵盖38个品牌、169款车型,统计的是车主在过去6个月内遇到的177项具体质量问题。先说最扎眼的数据:整体问题率197个PP100,比去年的190个PP100又涨了7个点。就是平均每100辆车,会出现197个问题!虽然这个"问题"包括设计缺陷、异响、故障等各种情况,但这个增长趋势实在太猛了。
燃油车成了这次的"重灾区"。燃油车的设计相关问题暴增20%,占所有问题的45%,成为长期质量恶化的主要推手。具体来看,噪音震动问题同比增加6.6个PP100,易用性问题增加2.3个PP100。说白了,就是车开着开着,胎噪变大、风噪刺耳、悬挂异响,还有车机卡顿、语音识别失灵这些让人抓狂的毛病越来越多。
J.D. Power中国区总经理杨涛指出:长期可靠性、耐久性及海量用户数据验证本是燃油车相较于新能源车的核心优势,但在电动化转型加速与"增配不增价"的竞争压力下,燃油车阵营如何坚守质量底线已成为亟待破解的课题。
为啥燃油车"拉胯"了?
根本原因就两个字:省钱!现在车市打价格战打得太狠,车企为了降本,只能在"看不见的地方"抠成本——隔音材料用薄点、零部件供应商换便宜的、测试验证周期压短点。结果就是车看着配置很高,大屏、智能驾驶一应俱全,但开两年就开始异响、漏油、小毛病不断。智能功能的快速迭代带来了新的质量风险,车机系统、座椅、驾驶辅助技术的问题都在攀升。厂家想着"堆配置吸引人",却没想到这些新技术还没成熟就匆匆上车,结果反而成了"雷区"。
很多人觉得"新车肯定比老车质量好",结果这份报告打脸——现在的新车,可能还真不如五年前的老车扎实!
报告特别强调,VDS质量问题的爆发点已前移至1-2年拥车期,这一趋势应为所有行业参与者敲响警钟。也就是说,以前你买辆新车,怎么着也得开个三五年才会出问题,现在可好,开一两年就开始闹毛病了。这还怎么让人放心买车?
"铁打"的6大品牌是哪些?
它们凭啥能"开10年零大修"?
既然整体质量在下滑,那到底还有没有靠谱的品牌?
咱们结合J.D. Power的报告和行业数据,扒一扒那些真正"铁打"的品牌。雷克萨斯,这个品牌在美国市场以140个PP100连续三年蝉联可靠性榜首。虽然相比去年增加了5个问题,但依然是豪华品牌里最靠谱的。凭啥这么牛?核心就三点:模块化平台带来的零部件通用率提升,使故障率同比下降7%;经销网络提供的"免费保养",保障了车辆全生命周期维护;针对北美市场的本土化改进,把气候、路况、用户习惯都研究透了。说白了,雷克萨斯就是"慢工出细活"的代表——别人恨不得一年出三款新车,它可以三年打磨一款车,把每个细节都测试到极致。所以虽然配置不算最先进,但胜在"稳"!
然后是丰田和本田这对"日系双雄",发动机技术确实硬。本田每344辆车中仅有1辆出现发动机故障,故障率只有0.29%,赢得了"买发动机送车"的美誉。通过VTEC、i-VTEC等尖端技术,本田实现了排量与动力间的平衡表现。丰田也不差,它的"自然吸气发动机加CVT变速箱"组合,虽然动力不算暴躁,但胜在"皮实"——只要按时保养,开个20万公里连大修都不用。
为啥它俩的发动机这么耐造?
技术积累深是一方面,本田在F1赛道上积累的经验全用到了民用车上;供应链稳定也很关键,丰田的"精益生产"体系对供应商的质量要求近乎变态,一颗螺丝都要追溯来源;还有就是保守策略,它们不追求"黑科技",而是把成熟技术用到极致——比如丰田的混动系统,核心技术20年没大改,但就是稳。
不过也有槽点。丰田在2025年美国质量榜中的表现有所下滑,本田也只是勉强保持在前列。原因就是它俩也开始"卷智能配置",结果车机系统、语音识别这些新玩意儿反而成了减分项。马自达虽然销量不高,但它的"创驰蓝天"技术确实有两把刷子——通过优化燃烧效率、降低内部摩擦,让发动机既省油又耐用。很多老车主反馈:马自达6、CX-5开10年20万公里,发动机照样"生龙活虎"。为啥马自达耐用?技术路线独特,不跟风小排量涡轮增压,坚持自然吸气加高压缩比,结构简单故障少;调校功底深,马自达的底盘、转向调校在同级别里数一数二,开起来"人车合一"的感觉。
别克的排名让不少人意外,它在美国市场仅次于雷克萨斯,成为主流汽车品牌中排名最高的品牌。这可把不少人看懵了——美系车不是"油老虎加小毛病多"的代名词吗?
别克凭啥翻身?平台升级是关键,用了通用最新的全球化平台,零部件通用率高、质量管控更严;本土化深,在中国市场深耕多年,知道中国消费者要啥——舒适、隔音好、配置高;三大件靠谱,1.5T/2.0T发动机加9AT变速箱,技术成熟稳定。不过别克也有短板:车机系统还是有点卡,智能配置比不过新势力。
路虎在中国市场排名豪华品牌第一,这可能让很多人意外——路虎不是"修不好的陆虎"吗?
路虎为啥逆袭?质量管控加强,被印度塔塔收购后质量体系大改;本土化生产,中国产的路虎极光、发现运动版质量比进口版还稳;三大件成熟,英杰力发动机加ZF变速箱,技术来源靠谱。但路虎的问题也明显:车机系统、电子配置故障率偏高,小毛病还是不少。奇瑞,它在中国市场排名自主品牌第一。这可能是最让人欣慰的消息——国产车里终于有"扛把子"了!奇瑞凭啥靠谱?技术自研,奇瑞是少数坚持自研发动机、变速箱的自主品牌;测试严格,奇瑞的"百万公里耐久测试"不是说说而已,车开坏了才量产;供应链稳定,跟博世、大陆等国际一线供应商深度合作,零部件质量有保障。不过奇瑞也有槽点:品牌力还是弱,保值率不如合资车。
"开10年零大修"真的靠谱吗?
背后藏着啥套路?
现在问题来了:这些"铁打"品牌,真的能让你的车开10年都不用大修吗?
咱们得理性分析。先说结论:理论上可以,但有前提!"零大修"不等于"零故障"。所谓"大修",一般指发动机、变速箱这些核心部件需要拆解维修。但车上还有几千个零部件——空调压缩机坏了、刹车盘磨薄了、悬挂胶套老化了,这些都不算"大修",但照样得花钱修。所以那些宣传"10年零大修"的,其实是说"核心三大件不会坏",但小毛病该有还是有。
"开10年"的前提是按时保养加温柔驾驶。J.D. Power的报告特别强调:座椅舒适性、空调效能、车机系统及噪音异响四大类是VDS"高频痛点",需通过系统化思维整合硬件与软件,从产品定义、研发、生产到生态构建、售后维护、系统更新的全周期发力。说白了,再好的车,你要是5000公里不换机油、暴力驾驶、从不检查,照样开不到10年就得大修。反过来,即使是"铁打"品牌,你按时保养、温柔驾驶,10年零大修没问题。
"质量好"的代价是配置保守、技术老旧。为啥雷克萨斯、丰田、本田质量好?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们不激进——别人都在用双离合变速箱了,它还在用AT或CVT;别人都在搞48V轻混、插混了,它还在坚持油电混动。这种"保守策略"虽然稳,但也意味着配置落后。比如雷克萨斯的车机系统被吐槽"像10年前的智能手机";丰田的自然吸气发动机动力比不过涡轮增压;马自达的隔音、NVH在同级别里偏弱。
现在的车还能像20年前那样"皮实"吗?
老司机经常怀念"老桑塔纳、老捷达开20年都不坏",但现在这种车已经很难见到了。为啥?排放标准越来越严,为了满足国六、欧七排放标准,发动机结构越来越复杂,加了GPF颗粒捕集器、EGR废气再循环,故障点也更多;电子化程度高,现在的车动辄上百个ECU电子控制单元,任何一个出问题都可能导致"趴窝";降本压力大,在"增配不增价"的竞争压力下,燃油车阵营如何坚守质量底线已成为亟待破解的课题。所以现在想买一辆"开20年不坏"的车基本不可能——但"开10年少修"还是能做到的,前提是选对品牌加好好保养。
为啥"铁打"品牌越来越少?
根本原因就三个:技术迭代太快,5年前的车还在用自然吸气,现在已经混动、插混、纯电遍地开花,新技术还没验证成熟就上车了;成本压力太大,车企为了打价格战只能压缩研发、测试、质保成本,质量自然下滑;消费者被"配置"绑架,大家都想要大屏、智能驾驶、OTA升级,但这些新玩意儿恰恰是"故障重灾区"。
杨涛指出:随着车辆配置升级与消费者体验需求演变,座椅舒适性、空调效能、车机系统及噪音异响四大类VDS"高频痛点"需同步优化。以车机系统为例,卡顿、语音识别失灵等投诉日益增多。所以想要"铁打"的车就得接受"配置保守、技术老旧"的代价;想要"科技感爆棚"的车就得做好"小毛病不断"的心理准备——鱼和熊掌很难兼得!
网友炸锅了!
这些疑问你肯定也有
这份质量报告一出,评论区吵翻天,咱挑几个最有代表性的问题聊聊。"日系车不是最靠谱吗?怎么也拉胯了?"虽然日系品牌在某些市场表现依然稳健,但整体质量也在面临挑战。为啥?因为日系车也在"卷智能配置"——为了跟上新势力的节奏,丰田、本田都开始搞大屏、OTA、智能驾驶,结果这些新技术反而成了"减分项"。信息娱乐技术尤其是Android Auto和Apple CarPlay故障问题突出。所以日系车不是"不靠谱"了,而是它们的"传统优势"(发动机、变速箱)还在,但"新玩意儿"(车机、智驾)拖了后腿。
"买国产车还是合资车?哪个更耐用?"奇瑞排名自主品牌第一,说明国产车里也有"扛把子"。但整体来看,自主品牌的平均质量还是不如合资——主要原因是技术积累差距,合资品牌几十年的数据验证,国产车只能"边卖边改";供应链差距,虽然国产车也用博世、大陆的零部件,但议价能力弱,拿到的可能是"次一级"的产品;研发投入差距,头部自主品牌研发投入占比3-5%,合资品牌普遍5-8%。但国产车也有优势:配置高、价格低、智能化强。所以如果你预算有限、追求性价比,国产车完全可以考虑;如果你看重长期可靠性,合资车尤其是日系、德系更稳。
"混动车会不会更耐用?纯电车10年后电池还行吗?"混动车的表现普遍优于传统燃油车。相比传统汽油车,混动车在初始质量和产品设计上都表现更优,凭借一致的可靠性和增强的用户体验,混动车正成为差异化优势。为啥混动更靠谱?发动机负荷小,有电机辅助,发动机不用一直高负荷运转,寿命更长;刹车磨损少,混动车用电机做能量回收,刹车片磨损比燃油车少30-50%;技术成熟,丰田、本田的混动系统已经卖了20多年,可靠性验证充分。
纯电车呢?
电池衰减是绕不开的话题。目前主流电池质保是"8年15万公里",但10年后电池容量可能只剩70-80%。不过好消息是换电池成本在降低,从以前的10万以上降到现在5-6万,而且二手电池可以做储能利用,残值不至于归零。
"10万出头的车能开10年吗?还是得买20万以上的?"答案是:10万出头的车也能开10年,但得选对品牌!比如10万级的丰田卡罗拉、本田思域、别克英朗、奇瑞瑞虎8,这些车三大件靠谱,按时保养开10年没问题;15万级的丰田凯美瑞、本田雅阁、马自达CX-5质量更稳,甚至能开15年;20万以上的雷克萨斯ES、丰田汉兰达,这些车开20年都不稀奇。关键不是价格而是品牌和技术路线。一辆10万的丰田卡罗拉可能比一辆20万的某些豪华品牌还耐用——因为卡罗拉用的是"成熟技术加全球化平台",而某些豪华品牌为了堆配置反而埋了一堆"雷"。
2025年买车到底该怎么选?
从2025年10月24日J.D. Power发布的这份"史上最惨"质量报告就能看出:现在的车市已经不是"闭着眼买都不会错"的时代了。整体质量在下滑,连日系车都面临挑战,消费者必须擦亮眼睛!给大家三个建议:优先选"成熟技术",自然吸气或成熟的涡轮增压、AT或CVT变速箱、油电混动,这些技术验证时间长故障率低;别被"配置"迷惑,大屏、智能驾驶、OTA升级固然好,但这些恰恰是"故障重灾区"。如果你看重长期可靠性,宁可选配置保守、质量扎实的车;按时保养加温柔驾驶,再好的车你不好好伺候也会坏,再差的车你精心保养也能多开几年。
最后灵魂拷问:如果预算20万买家用车,你会选"配置拉满但小毛病多"的新势力,还是"配置保守但开10年不坏"的日系混动?
评论区聊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