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迪A7L降价十万仍卖不动,问题出在哪儿?
2月份,奥迪A7L卖了1540台,而它的“亲兄弟”奥迪A6L卖了10333台,差距接近七倍。
更扎心的是,A7L的终端优惠已经打到骨折,入门款裸车价跌到30万出头,相当于打了七五折,可销量依旧不温不火。
这车到底差在哪儿?
定位尴尬:运动不够运动,商务不够商务
奥迪A7L的尴尬,从名字就能看出来。
进口版A7主打轿跑风格,无框车门、溜背造型、升降尾翼,年轻人看一眼就心动。
但国产A7L为了迎合中国市场,硬生生加长了车身,砍掉溜背,变成了一台“A6L运动版”。
结果呢?
想买商务车的嫌它不够稳重,想买运动轿跑的嫌它不够纯粹,两头不讨好。
打个比方,这就像一家川菜馆为了迎合本地口味,把麻辣火锅改成微辣,结果本地人觉得不过瘾,外地人又嫌不够正宗,最后谁都不买账。
价格陷阱:看似便宜,实则鸡肋
表面看,A7L的2.0T车型优惠后30万出头,比A6L同动力版本便宜几万块,但仔细对比配置就发现问题了。
A6L有40TFSI低功率版拉低门槛,A7L全系只有高功率2.0T,看似厚道,实则把预算有限的用户直接挡在门外。
而3.0T版本优惠后落地50万以上,这价格已经能摸到奥迪A8L的入门款,谁还会选A7L?
更关键的是,A7L的选装套路太深。
座椅通风、加热、按摩、矩阵大灯、高级音响……这些配置在竞品车型上可能是标配,但A7L统统要加钱。
算下来,所谓的“低价”只是个诱饵,真要买到舒坦,还得再加十万。
配置内卷:打不过新势力,也卷不过传统豪强
奥迪A7L的配置放在五年前还算能打,但如今新势力车型的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早已甩开传统车企几条街。
A7L的车机系统虽然不卡,但功能单一,语音交互迟钝,导航更新慢,用起来总有种“老年机”的滞后感。
就连奥迪最拿手的“灯厂”招牌,在A7L上也打了折扣。
激光大灯只有顶配和选装才有,低配车型的LED灯组效果平平,远不如自家A8L的“灯语”炫酷。
至于空间,A7L比A6L更宽更矮,后排腿部空间够用,但头部空间略显压抑,后备箱只有384升,比A6L小了一截。
对于一台中大型轿车来说,这表现实在谈不上亮眼。
品牌困局:奥迪的溢价能力正在下滑
过去十年,奥迪靠着“官车”形象在中国市场吃尽红利,A6L更是公务用车的代名词。
但如今,公务员采购清单里早已不见奥迪踪影,年轻消费者又更青睐特斯拉、蔚来等新势力。
A7L本想靠运动化设计吸引年轻人,可惜奥迪的品牌调性早已固化。
买奥迪的人图的是稳重低调,真要追求个性,不如直接选宝马4系或者特斯拉Model 3。
新能源冲击:燃油车的黄昏?
2023年,国内新能源车渗透率突破35%,30万以上市场更是被蔚来、理想、问界等品牌瓜分殆尽。
A7L的3.0T版本油耗再低,也架不住纯电车每公里几分钱的成本优势。
更讽刺的是,奥迪自己的电动车型Q4 e-tron、Q5 e-tron价格已经下探到25万区间,自家燃油车和电动车左右互搏,A7L成了夹缝中的牺牲品。
出路在哪?
A7L的问题不是产品力不行,而是生不逢时。
如果早五年推出,或许能靠差异化设计分一杯羹。
但在2024年的中国市场,燃油豪车正在沦为“旧时代的残党”,除非彻底转型,否则很难逆转颓势。
当然,对于预算有限又钟爱奥迪品牌的消费者来说,现在抄底A7L倒是个好时机。
毕竟30万买一台高功率2.0T的奥迪中大型轿车,性价比还是有的。
只是别忘了,买车不仅要看价格,还得看将来卖车时的残值——这一点,A7L可能还不如A6L。
最后说一句: 车是好车,只是时代变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