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系2.0T+四驱,内饰同揽胜平台,24万内为何无人问津?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一辆车——比肩百万豪车的内饰质感、全系标配2.0T+四驱、空间宽敞、配置拉满,价格却卡在24万以内——却几乎没人愿意买单,你会不会觉得,是消费者出了问题?

这听起来像是一场荒诞的商业寓言,但它真实发生在中国汽车市场。我们今天要聊的,不是某款网红新势力,而是一台被严重低估、甚至可以说是“被遗忘”的合资SUV。它用着和路虎揽胜同源的内饰设计平台,中控的豪华感、用料的扎实程度,连不少4S店销售都忍不住说:“坐进去那一刻,真不像这个价位的车。”可就是这样一台车,销量榜单上却常年排在百名开外。

为什么?是它不够好吗?还是我们根本不知道它好在哪里?

全系2.0T+四驱,内饰同揽胜平台,24万内为何无人问津?-有驾

我们先来拆解它的“硬实力”。全系2.0T发动机,匹配爱信8AT变速箱,适时四驱系统标配——这意味着,无论是城市通勤还是轻度越野,它都能稳稳接住。对比同价位的国产新势力,它没有炫酷的语音助手或360度全景动画,但它有扎实的底盘调校、可靠的三大件,以及在高速过弯时那种“贴地飞行”的沉稳感。这是一台你可以放心开十年的车,而不是三年后就开始担心电池衰减或系统卡顿。

更让人意外的是它的内饰。很多人不知道,它的中控设计语言和捷豹路虎的某一代揽胜极光、发现神行出自同一设计团队,甚至部分模具和供应商都重叠。木纹饰板、真皮包裹、金属出风口、按键阻尼感——这些细节堆叠出的高级感,是很多30万+国产电车用“堆配置”都难以复制的“氛围感”。

可问题就出在这里:它太像“上一个时代”的好车了。

全系2.0T+四驱,内饰同揽胜平台,24万内为何无人问津?-有驾

当整个市场都在谈论“智能座舱”、“城市NOA”、“800V快充”的时候,这台车还在坚持物理按键、传统仪表盘、不那么“聪明”的车机系统。它像一个穿着西装、拎着公文包的绅士,走进了一个满是连帽衫和AirPods的年轻人聚会。它的一切优点,都被“不够新潮”四个字轻轻抹去。

你可以说消费者浮躁,但换个角度想:一个家庭花20多万买车,他们要的不只是“耐用”,更是“面子”和“谈资”。你开一台名字不响、车标不亮的车去接孩子放学,家长群里没人问你“这车真稳”;但如果你开的是理想L系列,立刻就会有人私聊你问续航和智驾。

全系2.0T+四驱,内饰同揽胜平台,24万内为何无人问津?-有驾

这不是车的问题,是话语权的问题。

更讽刺的是,它的“同平台”优势反而成了劣势。和揽胜同源?听起来很牛,可消费者会想:“那为什么不直接买揽胜?”——他们不懂“同平台”不等于“同性能”,他们只看品牌光环。就像你知道某款平价气垫粉底和香奈儿用了同一家代工厂,但你还是会为那个双C标多付三倍钱。

还有定价策略的尴尬。它卡在24万以内,看似性价比爆棚,实则陷入“价格陷阱”。比它便宜的有国产电车,科技感拉满;比它贵的有BBA入门SUV,品牌力碾压。它成了“中间层”——什么都懂,却谁都不选。

全系2.0T+四驱,内饰同揽胜平台,24万内为何无人问津?-有驾

我们不妨做个思想实验:如果这台车换个新势力品牌,挂个发光车标,配上“智舱大脑”和“情感交互系统”,再讲一套“家庭出行生态”的故事,卖28万,会不会立刻成为爆款?大概率会。

可它没有。它选择了沉默地堆料,体面地退场。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不是这台车没人买,而是这个时代,已经不再奖励“老实人”了。

全系2.0T+四驱,内饰同揽胜平台,24万内为何无人问津?-有驾

我们越来越愿意为“感觉”买单,而不是“实质”。我们追求的是“被看见的高级”,而不是“独自享受的精致”。当一辆车不再能成为社交货币,再好的底盘和内饰,也抵不过一句“这车什么牌子?”

那么问题来了:在智能化狂奔的今天,那些坚持机械素质、注重驾驶质感的传统好车,注定要被扫进历史的角落吗?还是说,我们需要一次“反向觉醒”——重新定义什么是“值得”?

全系2.0T+四驱,内饰同揽胜平台,24万内为何无人问津?-有驾

也许,真正的豪华,从来不是屏幕有多大,而是方向盘握在手里的那一瞬,你是否感到安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