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存豪华车价格直降却遭遇冷场,二线品牌如何应对市场突变

灰尘落在引擎盖上,能积成一层淡黄色模糊。北京四环,一家凯迪拉克4S店里,老张靠着一辆原价快40万的XT5,吧唧着烟,脚下是散乱的宣传海报。他盯着展厅里人迹罕至的地板,问自己:降到23万五都没人来看车,难道豪华的光环真就这么一夜褪色?

要说几年之前,这幅画面还透着点荒诞感。那时候4S店门里车水马龙,二线豪华品牌——雷克萨斯、凯迪拉克、沃尔沃——还都在跟BBA掰手腕,贴着“进口豪华”、“低调内涵”这层包装纸,混得不算差。如今,风头过去得比想象中还要快。库存堆积,降价清仓,连看车的人都懒得多瞟一眼。

让我拆开这个局看看,局不难懂,但败得很彻底。

先说价格。降价,是件很有魔力的事。有时候是利好,有时候像当头一棒敲在品牌脑袋上。当凯迪拉克CT5跳水8万,沃尔沃XC60打骨折,林肯冒险家“18.88万一口价清仓”,理论上这些车应该像“白菜价iPhone”一样被抢购。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心理落差比经济账还要致命——消费者盯着今天降8万,会琢磨明天是不是又降,要买的人全在等最低点,谁都不想成为最后的‘冤大头’。

再横向比比,BBA(奔驰、宝马、奥迪)开始清仓甩卖,宝马3系直接拉到20万时,二线豪车就像肚里只有几瓣蒜的张飞——比不过。“开着凯迪拉克回村,亲戚问为啥不买宝马”,这句吐槽后头,是所有二线豪华心头的咸鱼味道。

但真正的刀,是技术。中国车市2024年像变魔术一样掉了个头——电动化、智能化成了新的鄙视链。你得承认,新能源车的崛起,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技术政变:林肯还在用油车引擎喘气,凯迪拉克的纯电销量低到经销商老板想在展厅跳广场舞散心。雷克萨斯混动系统再怎么“冷饭热炒”,也掩盖不了被新势力一波弯道超车的事实。

库存豪华车价格直降却遭遇冷场,二线品牌如何应对市场突变-有驾

一边是问界、理想,“魔毯悬架+冰箱彩电大沙发+智驾”,一边是雷克萨斯“车机卡成PPT”,沃尔沃“驾驶辅助像摆设”。你让90后的年轻人选,结论基本是:“我要的是高铁速度的OTA升级,不是绒面座椅上的品牌故事。”甚至,连那点所谓的造车细节——贴牌、换壳、玩进口滤镜——都骗不下去了。

雷克萨斯ES和丰田亚洲龙共平台共动力,把价格多砍一半你都觉得冤;小保养做到两千多块钱一次,此时理想、蔚来狂砍“拥有成本”,可谓“保值率暴跌,二手车接盘侠绝迹”。人间不值得,二线豪车的二手价格更不值得。

看着连雷克萨斯都“堪挑大梁”,成了最先掉头的急先锋,你会发现,市场逻辑其实很简单:用户需求变了,品牌迟钝僵硬,一脚踏空就再赶不上趟。捷豹每月全国销售千台以下,英菲尼迪更是“百台俱乐部精英”;曾经被塞满成功人士广告的品牌,如今在直播间里被年轻人“秒划走”。

这个时候,再谈自救,坦率说已经晚了。你电动化跟不上,纯电产品一等三年,结果比两年前国产车还慢一拍。想降价挽尊,反而把品牌价值最后一点底裤丢掉。再比如社群建设,蔚来极氪一边卖车一边组团喝咖啡,二线豪车还在死守“低调有内涵”的中年人自尊;这不是落后,是顽固。

库存豪华车价格直降却遭遇冷场,二线品牌如何应对市场突变-有驾

偶尔有老外工程师到中国拆台,手里捏着问界M9的部件嘟囔:“激光雷达怎么比我们多两颗?”日本高层测完比亚迪DM-i,第二天就琢磨着专利是不是该收回收回。连欧洲那些自豪惯了的工程师,也得承认:你们中国人,把‘豪华’这个词,已经写出新意思了。

讽刺吧?过去30年的故事里,豪华等于进口、等于身份、等于社交货币。现在,中国人买车的逻辑变成了:“你技术牛?给我智能体验;你品牌酷?给我实惠;你降价,我还得防着明天更便宜!”

技术落后,品牌崩盘,市场规则换了一套。二线豪车们,如果还不肯跟上时代,那就真成了汽修厂后院的老古董。再烧香也换不回年轻人的钱包。

当然,这场风暴的底色也远不止“豪华品牌自食其果”这么简单。变革总是有赢家有输家。谁能想到,二十年前靠报关单撑场面的进口豪车,会在中国被自己的高光迅速吞噬?竞争卷成这样,是不是我们其实只是在创造下一个泡沫?真正属于中国的豪华,会是国产新势力定义的“科技沙发”,还是某天用户突然倒回去割舍情怀,反复摇摆?

这个问题,谁也没办法把答案写死——市场会继续做选择题,品牌只是考生,有的人才能及格,有的人怎么答都白搭。你觉得,下一个被时代遗忘的,会是谁?

库存豪华车价格直降却遭遇冷场,二线品牌如何应对市场突变-有驾
库存豪华车价格直降却遭遇冷场,二线品牌如何应对市场突变-有驾
库存豪华车价格直降却遭遇冷场,二线品牌如何应对市场突变-有驾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