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企闯欧洲:慕尼黑二十年逆袭路

二十年前,法兰克福的展馆里还飘着德语口音和机油味儿的时候,谁也没想到,有一天中国的电动车会把慕尼黑的展台变成“主场”。

那时候吉利开着五台车去参展,连展位都得挤在角落,车上贴的还是拼音标识。现场老外绕着车转一圈,嘴里嘀咕:“Geely?这是啥?”现在你再去看看,比亚迪、小鹏、零跑、阿维塔……一水儿的新势力扎堆亮相,宁德时代直接在论坛上跟宝马奔驰对坐论道,场面活脱脱像极了当年咱们看BBA发新车时的仰望视角——只不过,这次主角换人了。

这可不是吹牛。2025年慕尼黑车展刚开门,中国来的车企和供应商加起来超过116家。什么概念?差不多每三个展台就有一个挂着中文名字。以前是去看热闹,现在是来定规则。

就说小鹏吧,何小鹏自己都说,两年前他们还在户外搭棚子,风吹日晒地讲智驾。今年呢?五款新车整整齐齐排开,P7+、G6新款、G9升级版,连飞行汽车模型都搬出来了。更狠的是人形机器人站那儿跟你打招呼,陆地航母概念车直接让欧洲媒体掏出手机狂拍。他笑呵呵地说:“我们去年在德国卖4万欧元以上的车,销量是中国品牌里最高的。”这话听着低调,其实挺扎心——毕竟当年谁能想到,国产电车也能靠价格和性能,在欧洲高端市场撕开口子?

中国车企闯欧洲:慕尼黑二十年逆袭路-有驾

零跑也不含糊,Lafa5一亮相,B10当场宣布欧洲交付。朱江明台上讲,今年前八个月全球交了32万多台,海外卖了三万出头。重点是,人家不是走货代模式,而是跟Stellantis联手,借着人家成熟的渠道网铺到三十多个国家,服务点干到了1700个。这不是做外贸,这是下棋,一步一落子,稳得很。

广汽那边更秀,AION V直接在欧洲上市,传祺GS7 PHEV、E9插混MPV全拉出来遛。最炸的是那架能飞的AirCab,多旋翼无人驾驶飞行器悬在头顶,底下一群老外抬头看,眼神跟当年我们看特斯拉发布Cybertruck一样。

别以为只有新势力猛。长安的阿维塔搞了个品牌日,XPECTRA概念车全球首秀,线条科幻得像是从未来片场偷出来的。问界也不甘寂寞,M5和M9中东版首发,软件全都本地化调过,连语音助手都能说阿拉伯语了。

背后撑腰的还不止整车厂。宁德时代带着电池循环经济的话题,跟巴斯夫、奔驰围炉夜话;地平线、Momenta这些智能驾驶方案商已经绑定了二十多家国际大厂。英国刚上的智己L6海外版,辅助驾驶系统就是Momenta的“飞轮大模型”,一脚油门踩下去,算法比司机反应还快。

中国车企闯欧洲:慕尼黑二十年逆袭路-有驾

数据不会骗人。今年头七个月,中国汽车出口368万辆,新能源占了130.8万,同比涨了84.6%。比利时一个国家就进了17万多辆中国新能源车,英国也吞下11万多台。欧洲市场纯电车型里,中国品牌份额冲到9.9%,整个汽车大盘占比破5.3%,连续三个月站稳五字头。

当然,德国人也没闲着。宝马iX3新世代车型来了,奔驰GLC纯电首发,奥迪C概念车、大众ID.CROSS全都亮了相。但有意思的是,小鹏跟大众合作上了,技术不止给电车用,连燃油车平台也开始接入。何小鹏说得实在:“出海不能单打独斗,找个强队友,双赢。”

这条路也不是一路坦途。三年前比亚迪在德国月销不到百辆,媒体冷嘲热讽。结果一个SIXT六万台租赁大单砸下来,全场闭嘴。认证难?本地化慢?那就一点点磨。朱江明说了:“我们不做贸易,要做品牌,要扎根。”

中国车企闯欧洲:慕尼黑二十年逆袭路-有驾

从被质疑到被正视,从追赶到领跑,二十年,中国汽车在慕尼黑的灯光下完成了逆袭。这片土地曾是内燃机的圣殿,如今却成了电动与智能的试验场。而中国车企带来的,不只是车,是一整套关于未来的答案。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