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核心技术拆解,行业规则被打破,销量谜题待解

最近汽车圈里发生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让不少关注汽车的人,甚至是同行都觉得有点看不懂。

主角是比亚迪,他们办了一场技术发布会,但场面跟我们平时见到的完全不一样。

一般车企开会,都是请明星,放炫酷的视频,然后老总上台公布一个激动人心的价格。

比亚迪核心技术拆解,行业规则被打破,销量谜题待解-有驾

可比亚迪这次,直接把会场变成了“后厨”,当着所有人的面,把自己最核心、最值钱的发动机和电机给拆了,一个一个零件摆在桌子上,让大家看个够,还配上工程师在旁边详细讲解。

这操作一出来,很多人就嘀咕了,这比亚e迪到底想干嘛?

这不等于把自家的独门秘方公开了吗?

在哪个行业,有把自己的看家本领这么亮给竞争对手看的道理?

这背后到底是绝对的技术自信,还是在下一盘我们普通人看不懂的大棋?

我们先来看看现场到底有多“硬核”。

这可不是摆个模型糊弄人,是真刀真枪地拆解。

首先被“公开处刑”的,是一台号称转速能达到三万转的电机。

可能很多人对三万转没什么概念,我们打个比方,家里性能好点的轿车,发动机转速踩到头,转速表指到红色区域,一般也就六七千转。

比亚迪核心技术拆解,行业规则被打破,销量谜题待解-有驾

专业赛车里顶级的F1赛车,发动机转速极限也就在一万八千转左右。

而比亚迪这台电机,转速能达到这个数字,意味着它对材料、散热、动平衡的要求高到了一个非常苛刻的程度。

转速一高,离心力会变得巨大,如果内部结构稍有不平衡,或者材料强度不够,电机自己就能把自己撕碎了。

而比亚迪的工程师呢,就像大学里的教授上实验课一样,把这台电机的定子、转子,还有里面一片片叠起来的硅钢片结构,都给你讲得明明白白。

甚至连硅钢片之间那层比纸还薄的绝缘涂层有什么作用,都给你解释清楚。

有懂行的博主看了视频后感慨,这拆解的精细程度,比很多高校实验室里的研究项目还要彻底,这已经不是在开发布会了,简直是在给整个行业上公开课。

如果说拆电机是展示电动化的实力,那接下来抬出来的东西,就更让传统车企感到压力了。

他们把仰望U7上用的那台水平对置发动机也摆了出来。

稍微了解点车的朋友可能知道,水平对置发动机是保时捷和斯巴鲁的标志性技术,它的优点是重心特别低,运转起来非常平稳,能让车子在过弯的时候更稳,但缺点就是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

比亚迪不仅把它造出来了,还敢当众拆开,细致地讲解缸壁是如何进行润滑的这种内部细节。

比亚迪核心技术拆解,行业规则被打破,销量谜题待解-有驾

怎么让活塞在每分钟几千次的高速往复运动中,既能得到充分的润滑减少磨损,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摩擦力,提升效率,这背后全是精密加工和材料科学的学问。

比亚迪这么一展示,等于向外界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号:别以为我们只会玩电池和电驱,在传统内燃机这个“老赛道”上,我们同样有能力做到世界顶尖水平。

这种把自家技术掰开揉碎了给你看的做法,背后透出的就是一种底气,一种源于技术最深处的自信。

他们好像在说:欢迎大家来看,也欢迎来学,你看得懂是你的本事,但想模仿甚至超越,可没那么容易。

因为这些看得见的零件背后,是无数看不见的专利技术、材料配方、生产工艺和长年累月积累下来的数据和经验。

然而,这种“技术透明化”的做法,也让很多人产生了新的疑问。

最直接的一个问题就是:比亚迪这么做到底图什么?

就拿最近卖得非常火的汉L和唐L来说,很多车主都觉得这车的性价比高得有点“不正常”,配置给得足,性能又好,价格还比同级别的合资车低不少。

按理说,研发这些新技术投入的成本肯定是个天文数字,车还没卖出去多少,研发成本估计都还没收回来,怎么就把技术细节全给公开了?

别的车企都把自己的核心技术藏得严严实实,生怕被对手学了去,比亚迪倒好,不仅不藏,还主动拿出来当“干货”分享。

比亚迪核心技术拆解,行业规则被打破,销量谜题待解-有驾

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打法,让很多人觉得迷惑。

更有意思的是,比亚迪在宣传上似乎总有点“慢半拍”或者说“抓不住重点”。

比如他们那个兆瓦级的快充技术,听起来很厉害,但配套的充电桩还没完全铺开,车主买了车却找不到地方享受这种极速充电,去问销售,对方也只能含糊其辞地说等后续建设。

车主群里,抱怨充电站少的帖子天天都有。

再比如,他们在发布会上很轻描淡写地说,最新的DM-i 5.0混动技术,把百公里亏电油耗做到了惊人的2.6升,只用了一句“技术优化了”就带过了。

这个数据要是放在别的品牌,估计能当成年度最大亮点宣传半年。

还有像云辇智能车身控制系统、TBC爆胎稳定系统这些能极大提升舒适性和安全性的“黑科技”,在车主论坛里讨论得热火朝天,但很多车主反映,买车的时候销售根本就没提这些,还是后来自己上网看了技术拆解视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的车上还有这么厉害的功能,难怪性价比这么高!”这种技术实力和宣传力度之间的反差,确实让人觉得有点奇怪。

但销量是不会骗人的。

比亚迪似乎在走一条和传统营销逻辑完全相反的路。

他们不热衷于堆砌华丽的辞藻和参数,而是选择把最实在的技术实力亮出来,让产品自己说话。

比亚迪核心技术拆解,行业规则被打破,销量谜题待解-有驾

王传福有一次接受采访时说,比亚迪是从做电池起家的,如果单纯为了赚钱,把电池业务做大就够了,没必要去啃混动技术这种硬骨头。

但他们偏偏要在传统燃油车的“短板”——燃油效率上较起了真。

他那句“科技报国”的口号,也逐渐被人们理解,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体现在了他们对技术的执着追求上。

当汉L推出长续航版本后,订单量据说一下子涨了三成。

在很多车主自发拍摄的视频里,搭载云辇系统的车子经过坑洼路面时车身姿态非常平稳,很多人评论说“这体验比一些百万级的豪华SUV还好”。

比亚迪的思路可能就是这样:我先把内功练到极致,把产品做得足够好,用户体验到了,自然会形成口碑,一传十,十传百。

就像他们把DM-i混动技术写进了清华大学的教材,现在又举办这种硬核的技术拆解会,他们似乎想用一种最朴素也最有力的方式告诉全世界:中国汽车的强大,不是靠参数堆砌出来的,而是真正能跑得稳、用得久、安全可靠的硬实力。

虽然有人说他们不按常理出牌,但正是这种“直男式”的做法,让汉L、唐L这些车型,成为了市场上实实在在的高性价比之选,省油、安全、配置高,价格还有优势。

这场技术拆解会,虽然很多细节还没有完全对外公开,但已经让不少业内人士点头称赞。

有专家直言,比亚迪展示的电机拓扑结构,其复杂和精妙程度,很多车企连设计图纸都画不出来。

这或许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比亚迪的车能在保证技术领先的同时,还能把价格控制得这么有竞争力。

现在,就看他们如何解开这最后一道题:怎样才能让这种深度的技术自信,更通俗易懂地传递给每一位普通的消费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