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又登上了热搜榜,这次可不是因为啥新技术,而是市值一下子缩水超过4600亿,真是让人咋舌。
4600亿,这数字一听咋觉得像是把蔚来和理想都买下了,还能剩点零钱。按理说,降价应该能带来点好消息,刺激一下销量,可特斯拉这次推出“平价版”Model 3Y,却反而把市场的情绪搞得更糟糕,这是咋回事呢?
市场不给劲,是因为大家发现,特斯拉自己撕掉了那些最值钱的“科技”光环,转而开始卖“平民款”了。
这事儿,要从特斯拉这波“花招”说起,不能不提。
一开口就得说,这不算是降价,实际上是“缩水”了配置。
过去,许多人愿意掏钱买特斯拉,主要不是为了那块电池或者四个轮子,而是为了它传递的科技范儿和未来感。全景天窗、Autopilot自动驾驶辅助、后排的大屏幕……这些可都是特斯拉“未来礼包”里头的核心玩法。
这回的“亲民版”呢?把那些关键的配置全都剔除了,续航时间还打了九折,真是让人觉得意外。
就像你本来打算去享受豪华自助餐,结果餐厅跟你说,为了让价格更实惠,把海鲜和牛排都撤了,只剩沙拉和面包。这不叫优惠吧,这算“阉割”。消费者心里明白,降了11%的价钱,可体验感立马掉个一半,多算都知道,这买卖不划算。突然间大家都觉得,没了科技光环的特斯拉,其实也就是一辆普通的电动车,甚至性价比还比不过不少国产品牌。
第二点,很多人开始担心,原本是“科技公司”的特斯拉,慢慢变成了“汽车厂家”的感觉,这种转变让不少人心里挺发慌,生怕它的科技优势就这样稀释掉了。
要是说普通消费者的失望就像毛毛雨那么点儿,那华尔街投资者的惊慌才算是真正的暴风雪。
以前,华尔街对特斯拉的估值,跟苹果、谷歌这些科技巨头差不多,都是看它的未来潜力。大家买的不是现在的车子,而是它那宏伟的蓝图:全自动驾驶、机器人、能源网络等等……卖车只不过是实现那些大梦想的一个部分,所以市盈率也格外高。
不过,推出“丐版”车这事,一下子就让人明白:我那高大上的科技梦,暂时走不下去了,只能通过压低售价、缩减利润空间来拉客户,增加销量。
一下子就捅了马蜂窝,投资者最怕的就这个事。财报上显示,特斯拉的净利润和现金流本来就有下滑的趋势,现在又主动去做那些利润低、竞争激烈的市场,这不就等于把原本“科技公司”的估值逻辑,硬生生拉回到“汽车制造厂”了吗?一个汽车厂的估值,怎么可能支撑得起之前那种“科技神话”的股价?那蒸发的4600亿,就像是这份“科技信仰税”的缩影,主宰着市场的情绪。
第三,品牌光环逐渐淡去,“丐版”策略也变得越来越尴尬。
退个让步说,即便是要卖便宜车,也得看看品牌的号召力还在不在。
五六年前,开特斯拉出门那可是挺拉风的事情,代表着时尚、前卫还有身份。很多人都愿意为这个“社交标签”多掏点钱。
现在呢?街头巷尾,都是特斯拉的身影。曾经那个代表地位和时尚的标签,随着普及变得没那么特别,只不过是一辆普通的代步车了。
一旦品牌的光环消退,人们就会用最挑剔的眼光来看待它的本质,比如做工、内饰、配置和性价比这些方面。实际上,这正是特斯拉的软肋。再也不能靠“酷”来吃饭,一款缩水版的特斯拉,在配置都挺扎实的国产新势力面前,天然就没有什么吸引力了。
你瞧,这4600亿的蒸发,表面上似乎是市场用行动表达对“平价车”策略的不认可,但实际上背后更深层的含义,是对特斯拉“信仰”崩塌的一种连锁反应。
接下来会咋样?我瞎猜几点:
那么,特斯拉这次的动作,是不是敲响了战略上的警钟,算是个失误呢,还是说真的走投无路,只能这么拼命求生?它曾经的传奇,难道真要就此结束了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