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万的车,座椅加热还要选配?BBA的傲慢,正在杀死自己

讲真,最近车圈的大新闻不是谁又发了什么PPT神车,而是BBA那帮老贵族,不装了,摊牌了。奔驰EQE直接优惠16万,宝马i3的价格已经能跟海豹打擂台了,就问你怕不怕?这不是降价,这是跳楼,是行为艺术。是三家德国大汉手拉手站在天台上,对着下面围观的国产新势力们含泪高歌: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

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一种国际主义的掀桌子精神。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BBA现在的操作,就是直接把整个餐厅给爆了,想着用瓦砾把所有人都埋起来。他们悟了,终于悟了。在如今这个你死我活的修仙世界里,什么百年豪华,什么品牌沉淀,都是虚的。活下去,像狗一样活下去,才是唯一的真理。要么成仙,要么成盒,中间状态不存在的。

以前的BBA是怎么卖车的?是靠玄学。奔驰最值钱的不是三大件,是那个三叉星徽。你坐进S级里,摸着那个实木饰板,闻着那股“奔驰味”,你感觉自己不是在开车,你是在进行一场神圣的宗教仪式,你在和德意志的工业之魂对话。会买奔驰的人,根本不关心你有没有座椅通风,他只关心别人知不知道他开的是奔驰。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可现在,年轻人不信这个了,他们信科学,信雷达,信屏幕够不够大,信沙发彩电大冰箱。

40万的车,座椅加热还要选配?BBA的傲慢,正在杀死自己-有驾

所以问题就来了,当品牌光环这个金钟罩铁布衫被戳破之后,BBA的电车还剩下什么?我作为一个也开过几年BBA的中年人,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剩下的东西,有点让人绷不住。四十多万的车,座椅加热居然要选配?这是什么操作?我买的是车,不是压缩毛巾,还得我自己回家拿热水泡开是吧?这行为,典中典了属于是。隔壁国产三十万的车,别说座椅加热了,连方向盘加热带按摩都给你配齐了,生怕你开车的时候腰间盘不够突出。这已经不是配置差异了,这是物种隔离。花几十万买个爹供着吗?凭什么!

40万的车,座椅加热还要选配?BBA的傲慢,正在杀死自己-有驾
40万的车,座椅加热还要选配?BBA的傲慢,正在杀死自己-有驾
40万的车,座椅加热还要选配?BBA的傲慢,正在杀死自己-有驾

再看技术,更是坏了菜了。BBA的车机,我愿称之为“电子失忆症晚期患者”。你点一下导航,它能思考半分钟人生,那个加载动画转得比我家楼下老大爷的轮椅还慢。讲真,三体人看了这玩意都得气活了,连夜坐着水滴过来给你更新系统。你再看看人家问界的鸿蒙座舱,机你太美,流畅得像是德芙广告。这对比,太阳看了都得一个趔趄。辅助驾驶就更别提了,国产车都在卷无图城市NOA,琢磨着怎么在老头乐和外卖小哥之间反复横跳了,BBA的L2还在高速上给你来个幽灵刹车,后车司机的心态直接就爆了。

我一直觉得,所谓德国工匠精神,现在变成了一种品牌PUA。网上那些图都看过了吧,掀开发动机盖,那线束乱得跟盘丝洞一样。这哪是工业品,这是我奶奶织毛衣剩下的线团。还有宝马i3那个油改电平台,后排那个凸起,简直是人类工程学的耻辱柱,谁坐谁知道,感觉像是被塞进了一个火柴盒里,还被迫表演瑜伽。这都什么年代了,你还在用算盘跟人家的超算PK,你怎么赢?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事实就是这么个事实。我表弟,一个标准的Z世代,最近提了理想L8。我问他为什么不考虑BBA,他看我的眼神,就像在看一个刚出土的文物。他说,哥,我现在买车就是买个带轮子的iPad,后排屏幕能看动画片,比哄我儿子管用多了。你看,这就是现实。硬件的豪华正在被软件的体验无情碾压。BBA还在跟你聊真皮,年轻人只想知道你的OTA给不给力。

经销商现在也麻了。听说有家奥迪4S店,为了引流,把广告牌风格都改成国产新势力的样子,结果被老车主追着骂,说他们“丢了德意志的脸”。这叫什么?这就叫左右为难,猪八戒照镜子。降价吧,老车主心态爆了;不降价吧,新客户根本不进门。现在的局面就是,BBA的电车,打骨折都没人要,简直是车圈的悲伤蛙。

所以,BBA还能撑多久?我觉得这个问题本身就错了。他们不是能不能撑下去的问题,而是要不要脸面的问题。当他们彻底放下身段,承认自己过去那一套“品牌玄学”已经玩不转的时候,他们就能活。怎么活?我不知道,也许他们应该立刻收购几家中国新势力,让中国工程师来教他们怎么造车。或者,干脆别造电车了,发挥传统优势,专注搞燃油车,服务好我们这些怀旧的中年人。毕竟,在把餐厅炸了之后,你总得找个地方卖点东西吧?比如卖点德国香肠和啤酒,我看行。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