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开宝马是面子工程,现在牌子不再自动等于优越感。车价回落、二手暴跌、年轻人不买账,这几条连在一起,让老牌豪车开始感到压力。
先说价格:有市场与媒体统计,5系裸车现在能以29万成交并还能议价,三年前却是加价排队的热门;部分型号像EQB、Q5L也出现明显让利,二手市场里不少去年买的高端车型贬值幅度大,有车主甚至调侃“亏掉一辆小型车”。这些数据以公开交易和车主反馈为主,具体个案仍待进一步确认。
年轻人买车的判定标准变了。论坛和社群里常见的第一句不是“底盘硬不硬”,而是“车机卡不卡”“续航够不够”“能不能露营/唱K”。算账也更精明:有对比数据显示,电车每公里充电成本明显低于传统燃油车,功能和体验成了新焦点。
宝马转型遇到现实考验。比如i5被一些用户评价为“油改电”体验,实际续航与标称存在差异,语音助手响应慢也被拿来和新势力比;配置上有车型将部分功能设为选装,也被对比国产品牌的高配置性价比。对此,相关厂商的官方说法与更广泛的数据核实,仍需进一步跟进。
售后成了另一个短板。有车主反映长期保养费用偏高,出现“养不起”的吐槽;有媒体把部分保养费用与同级别品牌做了横向对比,但不同地区和用车情形差异较大,具体花费以个人实际账单为准。厂商对这类担忧的回应多方尚未一致。
结论不复杂:光靠车标和传统豪华感撑不起整个市场。对豪华车企来说,提升车机、续航、配置和售后,才是保住用户和溢价的关键。后续看点包括电动车二手残值如何回稳、厂商如何调整选装与服务策略、以及年轻人是否会形成新一轮品牌偏好。
你怎么看这事儿?评论区聊聊。
#百度带货夏令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