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维造车“成功了”!续航超1200km,仅售8.98万,还要啥比亚迪?

作为一位长期关注新能源汽车的普通消费者,我——隔壁老王,最近试驾了2026款创维HT-i。说实话,这款车的存在感一直不高,每次路过创维的展厅,销售比顾客还多。但这次深度体验后,我发现它确实有一些让人意外的地方,当然,槽点也不少。

首先说说价格,8.98万的起售价确实够狠,比同级别的比亚迪宋PLUS DM-i便宜不少,甚至比一些紧凑型混动SUV还低。创维这次显然是铁了心要走“价格屠夫”路线,毕竟销量一直上不去,2025年5月才卖了267台,再不降价就更没人买了。但低价真的能换来市场吗?我看未必。

2026款HT-i仍然沿用1.5T插混系统,发动机最大功率115千瓦,电机160千瓦,匹配单挡DHT变速箱,数据上中规中矩。纯电续航有两个版本,低配90公里,高配200公里,综合续航官方宣称超过1200公里。实际体验下来,纯电模式下动力响应还算轻快,但电量一旦低于30%,发动机介入时的抖动和噪音就比较明显了,尤其是急加速时,方向盘和油门踏板都能感受到细微震动。

油耗方面,官方标称综合油耗5L/100km左右,我实测市区通勤(电量保持50%)大概在6L左右,高速巡航反而更省,能跑到5L以下。这个表现不算惊艳,但考虑到价格,倒也说得过去。不过,低配版不支持快充,90公里的纯电续航在市区代步勉强够用,长途基本只能当油车开,这一点不如比亚迪DM-i灵活。

创维HT-i的底盘调校偏向舒适,过减速带和坑洼路面时,悬挂能过滤掉大部分颠簸,但细碎震动处理得不够彻底,尤其是后悬架,过连续起伏路面时会有多余的弹跳感。转向手感偏轻,虚位较大,高速行驶时需要频繁微调方向,缺乏扎实的反馈。车身重心较高,过弯时侧倾明显,激烈驾驶时信心不足。

不过,作为家用SUV,它的舒适性还是合格的。座椅填充物偏硬,但支撑性不错,长途驾驶不会太累。后排空间得益于2800mm的轴距,腿部空间充裕,地台纯平,中间乘客的舒适性也有保障。后备厢容积不错,后排座椅放倒后能形成接近全平的空间,露营或搬运大件物品都很方便。

创维HT-i的配置单看起来挺唬人,12.3英寸液晶仪表、15.6英寸中控大屏、360度全景影像、手机远程控制等一应俱全,甚至高配还有座椅加热/通风和256色氛围灯。但实际用下来,车机系统的流畅度和逻辑优化还有待提升,语音交互虽然能完成基本指令,但响应速度和识别率不如主流新势力品牌。

中控大屏的UI设计比较传统,功能入口层级较多,CarPlay的缺失也让部分iPhone用户不太方便。另外,倒车雷达的灵敏度一般,尤其是在复杂环境下,偶尔会出现误报或延迟提示的情况。

创维造车最大的问题不是产品本身,而是品牌认知度和售后网络。很多人听到“创维汽车”第一反应还是“卖电视的那个?”。尽管创维强调自己有十年造车经验,但消费者更信任比亚迪、吉利这些传统车企,或是“蔚小理”这样的新势力。

售后网点稀少也是硬伤,尤其是在三四线城市,维修保养得跑隔壁城市,一旦出事故,等配件的时间可能比修车还长。虽然创维宣称“零交通事故死亡案例”,但考虑到它的销量(月均一两百台),这个数据参考价值有限。

2026款创维HT-i的优缺点都很鲜明: 优点是价格低、空间大、配置丰富、续航够用,适合预算有限但需要大空间插混SUV的家庭用户。缺点是品牌小众、底盘质感一般、车机体验落后、售后网点少,不适合对驾驶质感或智能化要求高的用户。

如果你只是想买一台便宜的混动SUV代步,对品牌和操控没太高要求,那HT-i确实是个性价比之选。但如果你更看重品牌口碑、驾驶质感或智能化体验,同价位的比亚迪宋Pro DM-i或吉利银河L7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创维要想真正在汽车市场站稳脚跟,光靠低价是不够的,还得在核心技术、用户体验和售后服务上多下功夫。否则,即便价格再低,消费者也很难买单。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