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在中国市场,销量为何断崖式下滑?

本田在中国市场,销量为何断崖式下滑?

有时候觉得,时间真是个不讲情面的家伙。前两年我还在车友群里听人吹本田“神车”,结果今年去修理厂蹲了半天,看着那几辆老飞度、CR-V冷冷清清地停着,有点恍惚。师傅边拆件边念叨:“现在这行情,本田也就剩信仰了。”他手里的扳手掉到地上响了一声,我顺势瞄了一眼工位旁的维修单——雅阁后视镜电机坏了,客户说等配件都得一周。

这一年头,从1月到6月,本田在国内只卖出三十来万辆,比去年少了四分之一还多。你要是拿2020年的高光时刻比,现在连五分之一都不到。当时广汽本田一个月能卖几万台,现在七月份直接跌破两万,只剩一万六千多,据说这是自09年以来最惨的一次。我朋友圈里做销售的小李也发牢骚,说以前月底冲业绩加班,现在门店里人都懒得催试驾。

本田在中国市场,销量为何断崖式下滑?-有驾

其实隔壁丰田和日产就完全不是这个画风。丰田7月份居然还能同比增长8%,东风日产新推的N7上市才五十天订单就过两万——这事儿我是在邻居家吃饭时听他侃的,他刚提完轩逸混动,说油耗低得不像话,“插混当纯电开,上下班省心。”对比下来,本田粉丝只能哀叹:再也没有“一日本田终生本田”这种执念了。

最近广汽本田换帅,高洪祥接棒李进,这事儿技师圈子聊得挺热闹。有个哥们分析说,这波换人就是要学丰田那套,把营销和成本控制赶紧拉起来。不然照现在这样拖,日本总部拍板慢吞吞,中国团队啥决策都卡住,你等审批流程走完,人家国产新势力已经把新款迭代出来卖爆街头。本土化降成本没跟上,还死守进口零部件,那关税运费可不是闹着玩的。

本田在中国市场,销量为何断崖式下滑?-有驾

有段时间大家喜欢用《头文字D》里的台词安慰自己:“秋名山后段急弯多,到时候大显身手。”但现实没那么浪漫。本来飞度这种小车以前加价抢,如今入门款落地十万元左右,可选太多,比亚迪海鸥10.1寸大屏幕、通勤成本只有飞度五分之一,大众POLO Plus和致炫价格更实惠。我亲戚去年买的新飞度,还吐槽低配连收音机都不给装,机械手刹、卤素灯,全靠“机械素质”撑场面。这配置搁市区跑一天,不如新能源来的实用。“年轻人买车看倒影像、大屏幕,”群友老王说,“谁还看你发动机技术?”

CR-V七月份销量不到一万辆,上半年飞度只卖出三千台,都快成稀有物种了。有次路口碰见辆旧款雅阁停路边,一问司机,是二手刚收来的,说“便宜是真便宜,就是怕以后不好修”。确实,新老车型之间差距越来越明显,经典油车逐渐被新能源蚕食,就算动力顺滑、省油,也挡不住潮流转向智能化、电动化。

本田在中国市场,销量为何断崖式下滑?-有驾

讲真,本身以为混动车型还能撑起场面,但现实又扎心。本地4S店销售顺嘴提过:“雅阁插混纯电续航106公里,看参数很美,但秦PLUS DM-i早做到120公里,还便宜不少。”而且很多插混用户根本就是当纯电开,每天上下班充一次,用油机会很少。所以大家关注的是能不能省钱、方便,而不是单纯发动机技术牛不牛。

P7上市那阵,我特意去展厅摸了一圈。这回价格拉到20万以内,看起来挺有诚意吧?620公里续航,大电池双驱动,加速4秒多。但实际体验下来,没有特别惊艳感——毕竟国产品牌喊700+km续航的不少,而且智能驾驶功能部分还需要选装,有些辅助系统城区用不了,让习惯自动泊车的人略微失望。“Honda SENSING这些东西,不如直接标配齐全,”微信群有人抱怨,“别搞花活。”

本田在中国市场,销量为何断崖式下滑?-有驾

还有一点容易被忽略:保养费用涨得快。今年春天表弟想给他的思域做常规保养,一查报价吓一跳,小毛病修起来贵,两年前同样项目能省不少钱。据他说,新款车型滤芯还是原装进口货,要么等货,要么贵价买副厂。他甚至考虑以后转投其他品牌二手市场,因为维修便利性变差太明显。在技师看来,这都是供应链和内部机制拖累导致的尴尬局面,以前日系品质可靠,如今反倒成包袱。

最后闲聊一句,其实没人否认本田造好电动车并非难事,只是企业气质决定它始终跳不出那个框架。哪怕P7参数不错,也缺乏国产新势力那种灵活劲儿。同样日系品牌合作中国供应商引进激光雷达、本土智驾芯片什么的,本田至今没动作;据行业朋友透露,今年底如果没有突破,下步可能会影响合资谈判走向,到2028年协议期满之后会怎样谁也不好预料。这几年除了信仰之外,好像真的什么都留不下来了吧?

本田在中国市场,销量为何断崖式下滑?-有驾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信源自然嵌入正文与生活碎片中,包括技师聊天、微信群讨论及线下体验反馈等途径。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