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街头当赛车场,命比风还快,追没回来——这事就发生在重庆,凌晨没睡的都被吓清醒。
事情得从重庆江北那条马路上的一对年轻男女说起,夜深人静,他们骑着重机车,嗡嗡一下急速飞奔。戴了头盔,结果呢?车速快得像跟死神掰手腕,头盔不顶用,碎得像路边小摊上的瓜。那男生被甩下路面,根本毫无防备。女孩子更惨,直接被冲击力甩到护栏上,整个人挂那儿,脊椎断了,急救人员赶到也是无力回天——两人当场没了生机。说起来真让人心凉,这画面不是电影桥段,是活生生的血淋淋事实。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一些年轻人骑摩托,恨不得飙出飞机的速度。为什么这么能飙?重庆这城市摩托车太友好,马路管理宽松到什么程度,连外地人都羡慕。可是,友好不等于松懈,摩友们把马路当赛车场,一肚子虎劲最后都是拿命玩。这种心态,就像饭桌上的拼酒,没人真怕把自己喝爬下。摩托这种“肉包铁”,比起小轿车更危险,一旦栽了不是重伤就是直接走——这句话一点不是吓唬人。
说说现场吧,视频一直在网上流传。有网友看完了就沉默:“骑机车的尽头,是真看不见。”谁都觉得命可贵,骑行可以帅、可以疯,但跑出速度感的同时也要留点余地,不然豪气一场,家人哭断魂。
出事地方是江北铁山坪森林公园一带,那可是重庆摩友的“小根据地”。很多人晚上喜欢去那“跑山”,追求那股风声呼啸、身心放飞。可别忘了,好玩的东西都藏着刺,摩友们一激动起来,谁都以为自己是电影主角,现实却没给剧本,只有一纸死亡通知。
街道办出来回应,说就是单车事故。没有第三方,没人别有用心,纯粹自己作死。你觉得,这是不是一种社会病?年轻人热血澎湃没错,可不懂收敛的冲动,本质还是用生命做赌注。为什么人容易过于自信?觉得危险只会发生在别人身上,自己肯定没事,或者再糙一点:命硬不怕摔。可命不是金刚石,摔一次可能就直接封箱了。
摩托圈子里的话长这样。有人说:“这下挑起事了,估计铁山坪以后要管得更严。”也有人在评论区质问:“没人管?飙车没人制止?”其实都明白,法律有规定、警察有布控,可现实里飙车还总有法子钻空。都想过把瘾,可真正出事时,现场除了血腥没半点帅气。家里人只剩痛哭,不明白为什么非要在半夜争那口狠劲。
拿重庆来说,摩托车文化盛,骑行活动常有。但这文化本该是城市的骄傲,现在变成一把双刃剑,大家都在赌——有些人赢了自由,有些人输掉人生。你觉不觉得,凡是带点“飙”的行为,其实都是在跟规矩对抗。老话讲得好,“风头一过,伤心事比风还多。”这几年交通事故数据摆在那里,摩托车出事比例居高不下。每条都是“一骑绝尘”,最后变成“魂飞魄散”。
有说法认为,年轻人喜欢速度是正常的,青春期谁没闹腾过?但社会是不是该给围栏,不是把瘾给剥夺,而是把底线画清。有网友留言:“跑山可以,别飙车。飙车是拿命拼,拼出了结果谁管?”这话扎实得很。摩托圈里流行一句口头禅,“出门不看天,看地。”意思是,不管天气如何,路面才最危险。你看,真正懂行的老手都懂得收敛。那些闯祸的,往往是新手或者“耍酷党”,图个刺激不接地气。
你要问,怎么才能管住飙车?有人建议,每个跑山地点都该设摄像头,警察定岗巡逻。也有人主张罚款、拘留双管齐下,哪怕少点自由,也得让命安全。可是这办法真能根治吗?年轻人有的是新点子,官方管东,他们绕西。技术更新快,刺激永远有人敢尝试,总有些人不信邪,觉得命大不怕折腾。
其实,问题的根本在于社会观念。把骑摩托当做耍酷的标识,有多少人是为了“风头出圈”?网络上“机车小哥哥”“机车女神”那些头衔,光鲜的背后,到底藏着多少风险没人细算。武汉、成都、广州这些地方都有自己的摩托圈子,每年都有人出事。数不清的事故,警钟响了无数遍,最后还是有人在“跑山路”上冲动一次。
有人提出反问:“如果这事发生在你身边,你会怎么劝朋友?”这个问题扎心。是不是每个人都有“拦不住”的朋友?自己觉得无所谓,可家人亲戚都在担心。社会要怎么破圈让大家明白——命的价值比刺激贵?你愿意为了三十秒的快感,把几十年的人生堵上?
重庆的故事就是一个案例。凌晨三点半,街头没人,摩托的轰鸣吼破夜色,结果两条年轻生命就这么没了。家属悲痛、网友叹息,下一波摩友是不是能警醒?城市给了自由,也给了限制。大家是想耍帅还是想回家?这个话题值得每个人思考。
最后,别让冲动盖住了理智。速度能让人爽一阵,安全才是家的方向。你怎么看待现在的街头飙车?你觉得该怎么管才有效?评论区放开聊,看看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命只有一条,别让热血变成遗憾。命硬不怕摔?别闹了,命软得很。(完)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