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这两个字听起来冷冰冰,却支撑着现代制造业的脊梁。你或许没注意到,它们已经无声无息地渗透到你的生活,连特斯拉、宝马的生产线都离不开它们。更让人激动的是,中国制造的机器人正疯狂抢占市场,协作机器人领域国产品牌市占率高达92%!
这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一场对外资巨头的正面挑战。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国产工业机器人的逆袭故事,看它们如何从零开始,逐步攀升到行业巅峰。
一、工业机器人市场,中国闷声发大财!
说起工业机器人,你首先想到的是不是那些国外巨头,比如发那科、ABB、库卡?它们确实曾经占据着大半市场,但在过去几年,中国的国产品牌正在悄然翻盘。
根据MIR DATABANK的数据,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达29.4万台,同比增长3.9%。其中国产厂商贡献了超过一半的销量,市占率高达52.3%。
尤其是协作机器人(Cobots),国产品牌几乎垄断市场,市占率超过92%。这可不是小打小闹,你要知道,协作机器人是工业机器人中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去年单单这一块出货量就增长了28.2%。国产厂商在这块领域的表现,可以说是“抢钱不眨眼”,外资巨头根本没得玩。
那么国产品牌到底强在哪儿?以珞石科技为例,这家成立不过十年的公司,专注于汽车、电子领域的机器人研发。它的柔性协作机器人市场占有率高达40%,连特斯拉、宝马都成了它的客户。
2024年,珞石的机器人销量突破8000台,今年更是预计翻倍。
二、国产品牌的逆袭,不只是技术,更是野心!
国产工业机器人的崛起,背后不仅是技术的升级,更是一场商业野心的展示。比如汇川技术,被称为“工控界的小华为”,从变频器到伺服系统,再到机器人业务,它几乎每一步都在抢占外资的地盘。
2024年,汇川的工业机器人销量超过2万台,其中SCARA机器人同比增长45%,市占率达27.3%,国内排名第一。
埃夫特则是另一种打法,这家公司从汽车装备起家,后来靠收购国际企业快速扩展业务。2014年,它独立运营后,开始疯狂并购,斥资11亿元拿下意大利的多家机器人系统集成商。如今,埃夫特的产品线已扩展至9个系列、60余款型号,广泛应用于电子制造、光伏、锂电等领域。
今年,它的销量同比增超30%,远超市场平均水平,排名更是从第八升到第六。
当然,国产品牌的“一哥”还是埃斯顿。这家成立于1993年的公司,掌握了机器人核心部件90%的自主化率,甚至在光伏行业推出了全球唯一的专用高速机器人,市占率超过九成。这可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技术实力的真正体现。
三、外资巨头还能扛得住吗?
面对国产机器人的强势崛起,外资巨头的日子显然不好过。发那科、ABB、安川这些曾经的行业霸主,现在在中国市场份额逐渐缩水,尤其是在协作机器人、SCARA机器人等领域,国产品牌已经占据主导地位。
不过,这些外资巨头也不是完全没有反击之力。比如在高负载的六轴机器人领域,外资品牌仍然占据六成以上的市场份额。这是因为高负载机器人对技术要求更高,而国产品牌在这一领域的渗透率还比较低。
但这是否意味着外资巨头可以高枕无忧?显然不是。从国产品牌的进步速度来看,高负载领域的格局很可能在几年内发生改变。
四、国产工业机器人,未来还能更猛吗?
从数据来看,国产工业机器人已经占据了中国市场的半壁江山,甚至在某些领域实现了垄断性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没有挑战。
比如成本压力、技术突破以及市场需求的波动,都是国产品牌需要面对的问题。以埃斯顿为例,它的净利润去年下降了700%以上,主要受子公司商誉减值和行业需求波动拖累。
不过,挑战总是伴随着机遇。随着中国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加速,工业机器人市场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大。国产品牌只需要继续保持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就能在这场竞争中占据更大的份额。
国产工业机器人的崛起,不仅是技术突破的结果,更是中国制造业整体升级的缩影。从珞石到埃斯顿,这些品牌正在用实力证明,中国制造不仅能做得好,还能做得强。你是否也在为这些国产品牌感到骄傲?
或者,你觉得下一步它们还能挑战哪些领域?欢迎一起探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