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车交易遭遇里程陷阱,消费者权益保护引思考
杭州车主杨旭最近在购买二手车时遭遇了一件烦心事:二手车商和检测报告都说车辆行驶里程是20万公里,但拿到手后发现实际是20万英里(约32万公里)。今年8月,杨旭想买一辆二手车用于日常代步,在懂车帝App上看中了一辆2008款的奔驰C级车,车龄16年6个月,标价1.98万元。线下看车时,门店负责人沈先生告诉他这辆车实际行驶里程是20万公里多一点,并承诺车辆无抵押、无火烧、无切割。为保险起见,杨旭要求对方出具查博士的检测报告。8月22日,沈先生提供了查博士的事故排查检测报告,显示表显里程数为204543公里。基于这份报告,杨旭付款办理了提车手续。然而,9月15日杨旭拿到车开了一天后发现,仪表盘显示的行驶里程单位是miles(英里)。调整程序设置后,这辆车的实际行驶里程为329180公里。事后,二手车商沈先生推卸责任,称"我当时把车辆仪表盘拍给杨旭看了,上面明确写的是204543miles。后来他自己现场看了才付钱的,我又没骗他。"查博士则回复称,报告中检测师存在基础信息描述错误,但无相应赔付条款。律师指出,此举可能涉嫌消费欺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已经明确规定了销售方的责任,合同中的免责条款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属于无效。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