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G6一脚油门把价格干到17万,这一脚下去,市场上的谁该紧张?答案很简单:合资品牌的电车、国产的伪智能车、还有那帮靠“信仰”堆销量的同行。
这次G6改款,一口气把售价砍到17.68-19.88万元。你没听错,曾经动辄20多万、想着和特斯拉正面刚的G6,如今连20万都不敢碰了。顶配还比老款的入门还便宜,这波降维打击,简直像是电车圈的“王炸清仓”。
小鹏G6:从技术信仰到价格信仰的转型
说实话,G6当初上市那阵子,小鹏还挺狂的,主打高阶智驾+800V+扶摇架构,想着做“国产Model Y”。
但问题是——你要挑战特斯拉,得有两个字:产品力。可小鹏当年最大的问题是,想法很多、智驾很猛、架构很炫,但用户最关心的空间、内饰质感、售后服务这些事,它没摆正。
结果呢?高不成低不就,被特斯拉按地上摩擦,被比亚迪按着说教。
现在小鹏终于放下身段——我不挑战谁了,我先活下来。
17万的G6,性价比能不能打?
老实讲,这波G6降价,真的是“反向拉爆”不少同级车。我们来看看它的核心配置:
• 800V高压平台,补能速度远超同级,15分钟补200公里,真不是花架子;
• 前后50:50配重、扶摇架构底盘,驾驶手感在20万内电车里挑不出太多毛病;
• 小鹏自研XNGP智驾系统,城区智驾实际体验在蔚来、小鹏、华为里绝对是第一梯队;
• 中型轿跑SUV定位,车长超4米75,轴距超2米89,空间和Model Y对飙不虚。
如果这车不是贴了“小鹏”标签,你光看配置,你敢信这是一台17万的电车?
谁该紧张了?
1. 合资电车:再不降价就凉透了
什么大众ID.4、别克E5、甚至丰田bZ系列,个个被G6这一刀逼得后背发凉。
尤其ID.4,那套落后车机和“祖传油改电”的内核,还在20万附近打转,碰上小鹏G6这种“真智能+真纯电底盘”的车,用户不傻,怎么选一目了然。
2. 友商新势力:没有智驾还装智能的该收敛了
你不搞智驾,你不搞快充,你连平台都是油改电……却还想卖个高价蹭新能源的红利?
不好意思,小鹏这波把“智能化门槛”拉到17万,逼着一票同行下牌桌。
3. 比亚迪和小米?表面淡定,心里估计也绷着
别看比亚迪现在销量猛,小米SU7热度高,小鹏这一招精准打击的不是他们主力车型,但却把“智能电动+价格下探”这个路数玩明白了。
当你花17万能买到能城市NOA的G6时,你真的还会考虑15万的秦EV或者12万只能高速NOA的海豚吗?
这对整个新能源市场的价格体系,影响不小。
降价是为了活下去,但别把底裤也赔光
当然,别一味吹。降价是好事,但代价也要看清:
• 利润被压缩:长久来看,小鹏得靠规模摊成本,搞不好就是“多卖多亏”;
• 用户心理预期下来了:以后再出新品,你敢定个20万以上的价格?小鹏能扛住“平民化”的人设反噬吗?
别忘了,之前P5也是被低价坑过一次,销量起了,品牌塌了。
这次G6能否真的起死回生,得看它接下来能不能在销量和品牌之间找到平衡。
总结:
小鹏G6降价到17万,是电车圈真正的鲶鱼一条。这不仅是价格战,更是“技术平民化”的一次示范:
不是你家车不能上800V,不是你家车不能开城智,只是你不想少挣那点钱。
但别光看热闹,小鹏这招确实漂亮,但背后也是一场豪赌。要是销量顶不上来,或者品牌口碑崩了,这场自我革命,就成了“自残式促销”。
打价格战没错,但别把自己玩没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