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称纯电车寒冬续航平均降20%,热泵技术成关键

最近有个研究数据挺有意思的——大冷天里,咱们开纯电车出门,续航里程平均要打个八折。想象一下,本来能跑500公里的车,到了零下气温里突然变成400公里,这事儿搁谁心里都得咯噔一下。不过有意思的是,有些车在冰天雪地里续航掉得少,有些车掉得特别狠,比如特斯拉Model X续航只缩水11%,而大众ID.4直接少了快四成。这差距到底从哪儿来的?答案可能就藏在车上的一个小东西里:热泵空调。

一、电池“怕冷”的真相

研究称纯电车寒冬续航平均降20%,热泵技术成关键-有驾

你有没有发现,手机一到冬天就掉电特别快?纯电车的电池其实和手机一样“怕冷”。研究数据显示,当温度降到零度以下,锂离子在电池里就像被冻僵了手脚,移动速度变慢,导致电池内阻增加。这时候车子不仅要费电驱动,还得专门抽出一部分能量给电池“暖身子”。这就好比咱们冬天出门,不仅得走路,还得裹着厚棉袄,自然更费力气。

研究称纯电车寒冬续航平均降20%,热泵技术成关键-有驾

美国有个团队测了1.8万辆电动车发现,零下环境里,平均每辆车要少跑20%的路。举个具体例子,特斯拉Model 3常温下能跑500公里的话,冰天雪地里还能剩下435公里,但换成雪佛兰Bolt,可能只剩345公里了。这差距可不是小数目,关键时刻可能直接决定能不能开到下一个充电桩。

二、热泵空调:电车里的“暖宝宝”

研究称纯电车寒冬续航平均降20%,热泵技术成关键-有驾

为什么特斯拉在寒冬里表现更稳?秘密武器就是热泵空调。这玩意儿听起来像家用空调的亲戚,实际上原理还真差不多。普通电车用PTC加热(相当于直接插电热吹风),虽然暖和得快,但耗电量能占到总电量的30%,等于每开一小时空调,续航直接少跑30公里。而热泵空调更像“热量搬运工”——它从车外的冷空气里“薅羊毛”,把散落在环境里的热量收集起来送进车内。

研究称纯电车寒冬续航平均降20%,热泵技术成关键-有驾

有个对比实验特别直观:同样在零下4℃开空调,装热泵的捷尼赛思GV60续航只降了15%,而用传统PTC的大众ID.Buzz直接少了22%的里程。更夸张的是,研究统计发现,续航前十名的车里九辆装了热泵,而垫底的十辆车里有七辆压根没这配置。这就好比同样在冬天跑步,有人穿羽绒服轻装上阵,有人裹着湿棉袄负重前行,差距能不大吗?

研究称纯电车寒冬续航平均降20%,热泵技术成关键-有驾

三、技术也有“怕冷”的时候

不过热泵也不是万能的。特斯拉自己做过测试,当温度跌到零下10℃以下,热泵的“薅羊毛”效率就开始打折扣。这时候车子会启动备用方案——PTC加热来辅助供暖,相当于给热泵配了个“暖手宝”。现代汽车的最新热泵系统更聪明,它连电机、充电器这些零件散发的余热都不放过,全给回收利用起来。这就像精打细算的主妇,连炒菜时的锅气都要拿来烘衣服。

但话说回来,再好的技术也架不住极端天气。今年北方一场寒流,不少车主发现自己的热泵车续航还是崩了。问题出在哪儿?原来电池在超低温下就像被冻硬的橡皮泥,就算有热泵持续供热,锂离子的活性还是提不上来。这时候光靠热泵“节流”不够,还得想办法“开源”——比如提前用充电桩给电池预热,或者直接上双系统:热泵负责日常省电,PTC留着应急救场。

四、未来还能怎么破局?

现在车企们明显分成了两派:一派拼命给电池“增肥”,把100度电池包塞进车里,就算打八折还能剩80度电;另一派在充电速度上较劲,800V高压平台搭配超充桩,号称“充电五分钟,续航200公里”。不过最有趣的创新来自宝马——他们在iX上装了红外线辐射加热,座椅和方向盘能定向发热,这可比把整个车厢烘热省电多了。就像冬天在家开小太阳,只照人不照空屋子。

轮胎厂商也没闲着。米其林说了,冬季胎的特殊花纹虽然增大了摩擦,但会让电车续航再掉20%。于是他们搞出了电车专用雪地胎,橡胶配方里掺了硅胶颗粒,既保证抓地力又不至于太费电。这思路就像给鞋子装防滑链,但用的是轻量化材料。

说到底,寒冬续航是个系统工程。从提前预热电池、优化热泵效率,到开发低能耗加热方式,甚至重新设计轮胎,每个环节省下1%,加起来就是可观的数字。就像手机厂商搞“续航优化”,把后台程序、屏幕亮度、信号搜索这些细节全抠一遍,硬生生把3000mAh的电池用出4000mAh的效果。

五、普通人能做什么?

对于咱们车主来说,冬天开电车确实需要点技巧。出发前用APP远程开启电池预热,相当于给车做套“热身运动”;充电时尽量选带电池加热功能的快充桩,这就像往保温杯里灌热水,比直接倒凉水省事得多;空调温度别调太高,22℃搭配座椅加热,比单开28℃空调节能30%。有个特斯拉车主分享过经验:把空调出风口对着车窗吹,既能防起雾又能减少热空气上升造成的浪费,实测能多跑5%的电量。

说到底,技术会进步,但天气不会迁就人类。现在买电车,还真得看看有没有热泵空调、电池预热这些配置。就像买羽绒服要看充绒量和蓬松度,关键时刻的保暖性能,可能比颜值更重要。毕竟谁也不想寒冬腊月里,眼睁睁看着续航数字“跳水”,而下一个充电站还在20公里外。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