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场里,你刚停好车,余光扫到旁边一辆造型犀利的SUV。流线型车身配上贯穿式尾灯,看起来至少值50万。你下意识找车标认品牌结果看到一个从来没见过的字母组合。这场景是不是越来越常见?
上世纪80年代,丰田工程师们面临一个尴尬问题,他们造出了堪比奔驰S级的高档轿车,但车头那个“牛头标”怎么也显不出豪华感。
市场调研显示,美国消费者根本不相信丰田能造出真正的高端车。1989年,雷克萨斯带着独特的“L”标出现在北美市场,首年就卖出1.6万辆。没人知道它和丰田的关系,直到三年后口碑爆棚才公开身份。
大众集团展厅里摆着从8万块的大众Polo到300万的兰博基尼Urus。如果这些车全都挂上VW标,画面简直不敢想。实际上大众旗下12个品牌共用底盘和发动机,但每个都有独立设计团队。保时捷卡宴和奥迪Q7共享平台,价格却差出整整60万。
中国消费者可能没注意,吉利汽车旗下已有7个独立品牌。领克的极光绿车标瞄准都市潮人,极氪的金属标专打科技控,雷达的户外风格标吸引露营爱好者。2023年数据显示,这些子品牌让吉利均价从9.6万提升到15.3万。
东风汽车的老用户最近发现,熟悉的“双飞燕”旁边多了三个新面孔。岚图的鲲鹏展翅标出现在30万级电动MPV上,猛士的硬派字母标配着装甲车般的造型,奕派的极简标则主打20万以下市场。四个品牌共用一个研发中心,但展厅完全分开。
逛商场的人会发现,新能源汽车的展厅越来越像手机店。蔚来中心摆着售价50万的ET7,隔壁理想展厅放着46万的L9,而它们背后都站着同一批投资人。
传统4S店模式正在被颠覆,新品牌直接开进购物中心。消费者边喝咖啡边看车,销售员不再急着推销,而是讲解智能驾驶功能。
欧洲老牌车企开始坐不住了。去年巴黎车展上,雷诺高管坦言中国品牌每推出一个子品牌,市场份额就上涨2%。大众集团今年紧急调整ID.系列定价,却发现自己要同时应对比亚迪的王朝系列,海洋系列和仰望品牌。
二手车市场出现新现象。一辆2022年的极氪001保值率比同价位BBA高出8%,车商说因为年轻买家更认新标。某二手车平台报告显示,带独立车标的国产新车三年折损率平均比母品牌低15%。
消费者在社交媒体分享“淘车经”,有人发现同一家厂商的不同品牌售后服务质量差异明显。某汽车论坛投票显示,72%的消费者愿意为独立子品牌多付10%溢价,理由是“感觉更专业”。这种心理被车企精准拿捏,每个新品牌发布会都像在讲专属故事。
维修老师傅的工位上开始出现新配件。以前备货大众奥迪零件就够了,现在要同时准备岚图电池包和极氪智能座舱模块。某连锁维修店店长说,员工每年要参加三次新品牌培训,否则连底盘结构都看不懂。
行业分析师翻开销量报表,发现个有趣现象,同一家公司旗下品牌居然在互相抢客户。某品牌内部调研显示,15%的极氪用户原本想买领克,而8%的岚图订单来自东风本田意向客户。
这种内部竞争反而带动整体销量增长。买车的人开始像选手机一样对比配置。华为赋能的AITO问界M9车主会强调“这不是赛力斯”,吉利银河E8用户主动解释“和几何汽车不一样”。销售员培训手册要求,必须用3分钟讲清品牌独立故事。
德国某汽车博物馆最新展区摆出中国车企的家族树。观众围着吉利品牌图谱惊叹,7个子品牌像星座般散开。策展人留言说,这种多品牌战略曾在30年前救活大众集团,如今被中国企业玩出新高度。
全部评论 (0)